彭领先
广东华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工程建设单位为实现项目目标进而所应用的高效的承发包模式,该模式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当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中。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对于建筑项目设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强化项目设计管理工作,是节省成本,保证进度及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分析了EPC模式中的设计管理工作重难点;其次探讨了EPC模式中的设计管理优化对策。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项目设计管理;分析
引言:
设计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使得设计管理周期更长、管理面更广,同时管理效率及管理效果更高,有条不紊推动项目实施,为建筑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EPC模式中的设计管理工作重难点分析
(一)优化设计:多方案比选,寻求最优方案
建筑工程中,项目设计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设计工作影响着工程70%以上的成本投入。设计方案和工程投资成本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项目设计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确保建设质量,总承包商要加强和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等多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对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成本进行估算对比,最终选择最优的决策与设计方案。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传统工程模式相比较而言,其优势在于从采购和施工的角度入手对其经济性展开分析,最终选择具备更高说服力和可行性的设计方案。以某工程项目建设为例,设计人员在设计地下室底板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抗拔桩数量,决定采用地板上覆土的设计方案,然后将基础梁上翻至底部与板底平行。和常规梁板式底板相比较而言,这一设计方案所应用的抗拔桩数量明显减少,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成本得到了一定的降低。但是在设计中由于忽视了上翻梁底板后期覆土回填问题。由于在地下室施工期间正创建文明城市,这一期间禁止土方作业,给地下室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避免影响施工进度,只能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再回填土,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无法应用机械设备运土回填,导致在后期不得不进行人工运土回填,这样一来,不仅施工效率降低,而且人力成本也明显增加,同时回填施工质量也并不理想。在此情形下,经过多方商讨最终决定取消地底板基础梁,改用倒无梁楼盖底板,这不仅能够极大的节省工期,同时施工成本明显降低,施工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二)交互设计:分包提前介入,多专业设计融合
在过去,建筑工程项目大多是由设计单位展开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各项工作的,深化设计则需要交由更专业的设计公司完成。而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各项设计依然是由专业单位完成的,而深化设计和全部设计过程则是由总承包商负责的。总承包商通过成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对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化调配。在设计工作中,引入具备较高专业化水平的分包单位同步展开交互设计工作,这不仅能够建筑设计部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设计方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在整个过程中,各个设计方需要密切的配合,充分发挥出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所在,规范管理工作,总承包商要重视对分包设计接口的设立,并对设计资源进行合理化的调配,保障项目设计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三)精细设计:提前考虑施工措施,设计与建造融合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应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能,认真做好对项目的管理工作,具备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应积极参与到项目设计管理工作中。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举措往往会引发质量风险问题,增加成本支出。总承包商整合并履行职能的背景下,要充分考虑到设计工作所易于产生的质量风险和成本风险,要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展开精细化的调整与设计,提升其精细化管理水平,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四)质量设计:严控施工图质量,减少错漏碰缺
在建筑工程中,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在设计工作中要充分保证设计图纸与方案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做好对图纸与方案的审核工作,及时的发现并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错误问题,尽可能的减少工程变更次数,更好的控制成本及工期。
二、EPC模式中的设计管理优化对策探讨
(一)建立管理模式,加强管控力度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为达到最佳的设计管理效果,业主在管控工作中,则需要做好原则控制工作及事后控制工作,而承包商则需要做好过程控制工作,保证工作顺利推进,认真履约各项职责。总承包商在项目设计中,往往需要面对众多的设计分包,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的要求。在设计工作中,要加强和业主的交流,及时呈送业主所关心的内容并进行决策,包括:建设成本、工程质量等等。而在分包工作中,总承包商要充分结合业主所制定的设计方案、工期以及质量标准等落实全面化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保障设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在设计工作中,要尽可能的满足业主需求,确保设计符合相应的规范,加强设计、施工彼此之间的融合,提升设计工作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分包合同的方式,严格管控好设计质量、周期,并对总包和分包的权责进行明确,起到良好的约束管理作用。或者也可以和分包管理层加强交流,达成共识,并制定完善的工作目标,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二)明确界面及接口,提高设计效率
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顺利实施,需要各个职能体系之间的密切配合。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和业主签订合同之后,再和专业分包签订分包合同,并直接负责各个分包商,对设计分包的权责进行充分的明确,使得管理工作更加有秩序,避免了相互推诿现象的出现。此外,完善设计阶段的工作接口,使得各个专业彼此之间的配合更加明确,更好的保障了设计效率,同时也提升了设计管理水平。
(三)健全计划体系,制定合理设计周期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建筑工程合同中明确要求了工程工期限制,为了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在设计阶段要制定合理的设计计划,通过高效的设计配合,并在团队相互协作下,保证施工及报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项目设计工作中,要对建造成本进行充分的考虑,设计人员工作任务由于非常繁琐复杂,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做好对各项工作的规划设计,确保设计时间充足,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提升工程建造质量。
(四)完善审图机制,提高设计质量
在设计管理工作中,保证工程设计质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为更好的保障设计质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充分发挥出合同制约的作用,在合同当中和设计单位约定施工设计质量,并结合施工图质量落实奖惩工作。其次设计部门要强化内部管理工作,设计队伍内部专业配合应具备正式提资制度,出图要经过三级校审。再次要落实专业团队管理工作,总承包商应委派专人进行设计管理,严格把控设计方案,认真审查施工图,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修改,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减少出现工程的几率,提升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传统模式相比较而言,具备了更加明显的优势,为项目设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基于此,在项目设计管理中,要重视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提升项目设计管理水平,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便利,保障施工进度,安全以及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超.基于“EPC”工程管理模式应用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34-35.
[2]徐艳,吴峥嵘.强调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15(01):35-37.
[3]周红.EPC承包模式下可持续设计管理[J].基建优化,2016(02):27-28.
[4]李颂东.EPC总承包模式设计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8(07):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