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陈兰
[导读]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的基础工程,在水利施工项目中,软土地基对于工程的质量、寿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此类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和选择至关重要。
        阿克苏宏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阿克苏  84300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的基础工程,在水利施工项目中,软土地基对于工程的质量、寿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此类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和选择至关重要。但在目前的实际水利施工中,如何恰当地处理软土地基仍然存在难题,施工操作要点也并不完善。本文从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和特性入手,分析影响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常用技术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要点。
        关键词:水利施工;土地基;理技术;要点
        引言
        软土地基是影响我国水利工程高效建设的关键因素,会导致整体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也无法为我国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便利、安全的用水条件。因此,必须要对软土地基展开有效处理,而想要达成更高的处理效果,就必须要对施工技术水平作出改进与创新,才能够确保软土地基得到有效的治理,进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更加稳健。
        1软土地基的特点
        1.1触变性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软土地基具有触变性的特点,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差并且容易发生沉降,但是在软土没有受到破坏之前,是一种固态的状态,遭受破坏之后,则变成一种流动的状态,因此,具有一定的触变性。触变性有可能根据一些情况下发生变化,因此,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情况适当的进行检查和稳定。
        1.2可塑性相对较强
        软土地基结构之间的空隙相对较大,在受到外界压力时,空隙也会被迅速压缩,形成稳定性较强的土层结构,且在后续应用过程中,也会根据外界压力的大小出现不同形变,这也会给施工活动的进行带来一定困扰,容易导致土层结构不规则沉降情况出现。因此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土层结构压实度检查工作,并对压实情况进行检查,以此来提高整个系统可塑性。
        1.3压缩性较高
        一般来说软土地基的土体比较松散,不具备稳定性,所以软土地基具有很高的压缩性,其土质强度也会极大的降低,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很有可能会影响地基结构的承载能力,甚至会出现坍塌的现象。
        1.4沉降速度快
        在相同的地基条件下,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会有一定的改变和变化。如,负荷的增加,就会导致建筑物沉降速度加快。当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有一定的重量时,或者超出了一定的重量时,就会导致其沉降速度加快,从而影响到整个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受到阻碍,也会影响到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排水固结处理
        鉴于软土地基较差透水性的特性,施工前要对现场地层进行全面的排水预处理工作,处理后地基更加牢固、孔隙变小、承载能力增加,因此也称为排水固结处理。水利施工中的排水固结处理是孔隙水排出和地层有效应力增强的过程,主要包括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大部分,两系统共同作用,协同完成排水固结。排水系统分为竖向排水法和水平向排水法两种,加压系统有堆载法、真空法、降水法、电渗法、联合法等。
        2.2预压处理法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时,预压处理法也属于常见的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该处理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在于,借助重物自身压力对软土地基表层进行静载荷的施加,在静载荷作用下,软土地基之间的缝隙也会不断被压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层结构的综合性能。

目前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预压处理法包括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两种类型,以前者为例,其作用原理是利用现场的一些材料,如水泥材料、砂石材料、石板材料等,将其平整的堆放在软土地基结构表面,静待一段时间后,结构表面会在重物自重下开始沉降,同时会将土层中的水分和空气挤压出来,以此起到提升软土地基综合强度的作用。
        2.3喷粉桩施工技术
        第一,在开展施工作业前夕,对于施工所在区域的地质数据信息、测量数据、室内实验配比成果、喷粉桩桩位设计方案等细致研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有充分了解。第二,在对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有深入掌握后,需要开展清理工作,将现场的杂物进行清扫,并且对低洼的区域进行回填,对于松软的区域,采取碎石展开铺垫,从而确保在施工作业期间,机械设施能够正常运转。第三,施工队伍在开展喷粉桩施工前夕,应该先行做好实验测量工作,将施工的参数例如搅拌频率、钻进频率、单位时间以及积累喷入量等进行确定。第四点,施工队伍需要与施工图纸相结合,将实验测量的参数与底层深度作出了解,从而明确喷粉桩的长度。
        2.4换土技术
        换土技术也就是将软土层替换为更加稳定更轻的材料,一般来说使用这一技术所更换的材料都具备很好的透水性能,而且具备易压缩、碾实的特点。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使用这样的方法只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概为0.5m~2m的软土层,使用的材料包括卵石等,能够有效解决软土出现沉降的现象,切实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能够有效减少软土层出现胀缩的现象。为了确保换土之后软土地基能够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切实提高持力层的承受力,需要将地基进行夯实,这样就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地基结构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变能力。
        2.5桩基法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桩基法适用于一些软土厚度较大的情况,其应用原理是通过桩基础将建筑物的压力作用在其固定的持力层上,从而避免建筑物的塌陷,但是软土层自身不能形成一定的摩擦力,需要使用一定的预制桩。其施工简单易上手,质量也比较高,可以采用中心向两侧施工,避免由于其密实度提高造成的难度,从而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土体内部压力过大,影响处理效果。桩基法也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几种不同的方法,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及时分析各种情况,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法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技术应用更加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耗费等。
        2.6硅化加固法
        硅化加固法是指浆液选用硅酸钠溶液作为黏合剂和固化剂,代替传统的水泥,一般加固深度在0.4~0.7m左右。硅化加固法基本分为单液硅化、双液硅化两类。单液硅化单液硅化适用于渗透系数0.1-2.0m/d的湿陷性黄土,或渗透系数0.3-5.0m/d的粉砂软土地基的加固,用管壁作开孔处理金属管道将硅酸钠溶液(Na2O•nSiO2)加压灌注到地基土层中。双液硅化适用于渗透系数为2.0-8.0m/d的砂性软土地基的加固,是指将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Na2O•nSiO2+CaCl2)混合依次灌入到地基土层中,两者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将黏合效果发挥到最大,将周围砂砾与泥土胶结在一起,进一步加固地层结构。硅化加固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对软土地层孔隙度和渗水力的有效改善,能够快速抑制地基形变,并能利用胶结土层颗粒增加地基颗粒大小,提供更强的地基承载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单液硅化法处理后的软土地基极限抗压强度可以达到0.4~0.5MPa,双液硅化法处理后的软土地基极限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5~6.0MPa。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若处理效果不满足既定要求,也将增加后续施工问题的发生概率,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针对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相关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方法,对于加快水利工程施工进度、降低后续维护成本支出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正恒.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2):242.
        [2]杜婷婷.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探讨[J].四川水泥,2020(1):278.
        [3]刘利.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9(11):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