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
应急管理部北方航空护林总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7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且森林资源分布广泛,而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尚未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造成森林资源保护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导致保护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如何灵活运用新型森林防火技术手段,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本文以护林防火技术为切入点,分析其应用于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以期全面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护林防火技术;森林资源;保护应用
森林作为占据重要地位的自然资源,与人类日常生产及生活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相较于其他资源,森林资源不止能向社会大众提供种植木材及经济植物的环境,更被视为许多食物的来源及产地,说明森林资源对于人类日常生产及生活的意义相对重大。同时,森林资源受自身材料特殊性的影响,造成森林火灾时有发生[1]。从本质角度来看,森林火灾属于自然灾害,具有破坏性强及突发性高等鲜明特点,不止可能烧毁森林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更打破森林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及稳定性,严重威胁周围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针对“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应用的必要性概述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促使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环境方面问题,例如:森林资源破坏及浪费等方面问题渐渐严重。同时,森林资源与人类生存环境间联系紧密,其保护工作实施与否决定人类社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2]。防火作为森林保护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着不可替代性的地位,但是受近几年来地区管理人员疏忽及工作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森林火灾频频发生,反而浪费大量宝贵资源,严重阻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非常有必要。
2.森林火灾的产生原因分析
2.1思想认知因素
由于极个别地区领导干部及社会大众对于森林火灾认知远远不足,尤其是对于火灾后所产生的损失尚未形成全面认识,造成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难以进行。同时,即便森林火灾认知有所提升,但是其所实施的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仅仅停留于承包到户的阶段,错误认为将树林划分成片再分包给各家各户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管理效果。一旦农村人口外流严重或留存人员年龄过大则大大增加组织及协调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此外,部分地区的森林防火管理机制流于表面,不存在火灾预警机制,是造成火灾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
2.2地形环境因素
结合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大多数地区森林资源以松类等针叶树木为种植主体,约占总体面积的60%以上。即便近几年来我国地方政府以提高农户生活水平为核心目标,逐渐普及烧煤或液化气等燃烧方式,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但是客观角度来说,造成林区周围及内部杂草疯长,反而大幅度提高森林资源的易燃性[3]。一旦森林资源防火工作有所疏忽则存在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同时,林区地形相对复杂且地面具有阶梯性的特点,尤其是山林地区的山体相对较高,不利于林火观测及扑救工作有序开展。
2.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保护森林资源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的主体内容,往往被视为调整农业结构所采取的手段及措施。由此可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能有效维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说明保护森林资源早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总结起来,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具体应用要点如下:
3.1搭建预防系统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做好林区周围环境的勘察工作,详细记录勘察结果,全面分析林区内是否存在可燃因素,测量出防火地带且作出标识,提前清理防火地带,确保其周围40至60米内不存在杂物或可燃物,充分发挥其阻挡火灾的作用,有效预防出现跨区块燃烧的情况。同时,种植具备防火功能的树木,例如:榆树及柳树等,并且尽量于树木栽种前期,制定科学合理的树木种植计划,灵活运用各种种植或挖掘技巧,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的价值。此外,树木长成后立足于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运用高空监测技术模拟火情发生后的大致情况,大力推行混合种植模式。
3.2扩大绿植覆盖
结合森林火灾调查结果发现,森林内部结构与火灾分布及发生率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例如:林区荒山及空地等地带的火灾发生率相对较高,特别是空地内存在积存易燃物的可能性,一旦遭遇气候干燥或通风良好的状态则极易产生森林火灾[4]。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灵活运用新型防火技术手段,通过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等方法严禁周围居民进入林区,例如:扩大绿色植被覆盖面积或人工清理易燃物及人工降水等,大大增加林区内湿度,预防发生森林火灾。同时,林区内树木数量增多后能明显减弱风速,降低火势燃烧速度,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具有显著价值作用。
3.3运用通讯技术
一般说来,森林资源保护应用通讯技术手段能充分发挥其技术应用优势,取得令人满意的保护效果。按方式类型,通讯技术可划分为卫星、无线及其它通讯方式。由于通讯技术蓬勃发展,不同程度上健全通讯技术手段,而应用于森林资源保护中能综合考虑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预测出某一时间段内可能产生森林火灾的概率,有助于评估其等级,再运用通讯技术完成信息传递。直至相关部门收到信息后可采取及时有效的布防措施。其中,森林火险等级包括4个级别,越大说明发生概率越高,一旦进入最高级别时则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说明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手段能大大提高森林资源防火工作的效率。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森林资源占据生态自然环境的比例较大,往往被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及夯实基础。由此可见,强化森林资源护林能力大大提高其防火效能,具有极其重要的践行作用及长远意义。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搭建兼顾区域特色的护林防火预警系统,形成具备信息交流能力的通讯平台,大力推行区域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新型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优势及科学价值,进一步保障森林资源始终处于稳定生长状态。
【参考文献】
[1]付向荣,刘培生,徐普.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具体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22):169.
[2]邱明富,毛浓勤,吴丹,杨杰.森林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探究[J].植物医生,2018,31(08):16-18.
[3]钟晓华,王兴丽.山区护林防火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16):88.
[4]李龙,高文彬,张年生.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8(05):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