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富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0
【摘 要】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管理过程,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和控制,要做到“四位一体”,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使施工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本文介绍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安全生产;建筑施工
引言: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多为露天作业,点多、面广,不但施工环境复杂多变,而且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安全生产事故比较突出。对此,国家有权机关除了制定颁发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众多的法律法规外,还对建筑施工的配套技术和规范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奠定了法律依据。但从宏观上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事故还在频繁发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大对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研究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建筑施工现状
建筑施工是属于流动性比较大的工作,周围施工环境,建筑施工中雇佣的农民工比率较大,他们没有进行过正规长久的技能培训,这些对于我们的安全生产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建筑施工的安全责任不明确。在建筑施工中将会涉及较多的主体,如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拆装单位以及设备租赁单位等,对于这些主体所设立的安全责任的规定不够明确,有些企业在工程的转包与分包过程中,同时将安全风险转移,有的甚至签生死合同,使国家与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在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现场安全与效益等几个方面发生冲突时,经常注重效益和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专用资金短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时甚至连必要的保证措施与安全防护用品都没有购买,这种情况在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表现得最为突出。
2、安全施工存在的主要隐患
安全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施工企业为承接到工程,竞争激烈,常会以成本价中标,少数工程甚至低于成本价中标;中标后项目负责人为使项目能有利润,会尽量进行工程变更,变更的少或业主、设计方不同意变更,工程项目就很有可能面临亏损,为减少损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开支,包括安全资金的投入。使得施工现场劳保用品数量少、质量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安全防护设备不到位或滞后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埋下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建筑行业施工操作人员整体安全生产素质低下。我们国家近些年来的建筑工人多数是农民工,这些人员从农村走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有的以师傅带徒弟形式进入,也有到培训机构经过基本技能培训的,但都缺乏相关工作安全防护知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护能力差,从而容易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设规模的高速增长,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不健全或健全但执行不严落实不到位。资质等级较高的一级或特级企业承接的在建工程多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平方米,但其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配备往往跟不上建筑业务的高速增长,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在几百万平方米的业务里面,往往多数是“挂靠”或者项目经理上缴公司一定点数的利润后自负盈亏的,项目部通常只配备一名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其他人不了解安全管理工作,也不参与安全管理,最强最负责任的安全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度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应负的重大责任,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够及时的传达到每个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薄弱,检查不彻底,或者应付、被动的走过程。
3、安全隐患的对策
技术工艺: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采用成熟的技术工艺标准、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及安全标准。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主要有建筑构配件安全吊装、高处作业洞口防护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基坑支护方案及用电安全方案。
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流程及指导书,对技术工人进行岗前培训或到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的落到实处,并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教育。
材料因素:为了充分的保证所使用的材料完全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必须建立相关的材料验收、复检制度。
工程施工中的设备,派遣专人进行操作,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设备需要定期检查保养,要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保证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转。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技术水平及安全意识。劳动部门及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应相互合作,对建筑从业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职业技能、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作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4、加强危险源控制管理
危险源是引发事故的根源,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应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与特征,充分考虑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与工作环境遭到破坏等风险,并按工序识别和各类管理业务、施工作业相关的设施、场所、人员、设备等方面存在的若干危险源,然后列出清单再逐一评价,把其中引发事故可能性较大,且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险源归为重大危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含检测方法、监控措施、应急人员组织、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材料、设备与器具等内容的救援预案,同时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施工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5、安全生产监督对策
完善相关责任制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健全施工生产监督网络。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地发展装大,政府安检管理队伍的建设也应跟上建筑行业发展的脚步,建立完整、全面、系统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网络;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有关部门进行相关考核,充分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机制,不断创新,改变固有的监督模式。
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必须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管理逐渐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作为完善监督制度的基础,构建长期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在此基础上安全生产工作方可稳步发展。相关制度的制定应围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进行制定,健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重大危险源公示及预警提示等制度,建立重大安全事故预防制度。
建立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及监督评价机制,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当地政府部门应结合企业的具体安全生产情况,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信誉进行综合评定,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发生过严重安全生产问题的企业,应限制其参与招投标等市场竞争。
5、结束语
我们国家建筑施工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相差较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加快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对安全生产抱着科学化、正规化、国际化的信心跟态度,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喜,常慧,陆彩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J],河南建材.2011(4):241-242.
[2]刘雪林,赵常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之我见[J],建筑安全.2009(8):2146-2147.
[3]郦建.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企业导报.2012(2)514-515.
[4]李凤超,张业忠.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与对策[J],铁道工程学报.2012(5):2015-2016.
[5] 董大曼.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