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趣味性策略张静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8期   作者:张静
[导读]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素质、价值观和态度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生物课程是初中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够灵活,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的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趣味性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重庆市丰都县都督乡中心学校 摘要: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素质、价值观和态度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生物课程是初中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够灵活,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的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趣味性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趣味性;策略 引言 趣味教学旨在提升初中生物课程学习的整体效率。通过此,学生不仅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还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趣味性学习对自身整体学习的重要价值,进而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下,教育工具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在诸多教育工具中,媒体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中,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带给学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情境,使其能够更快的深入到教学内容中,这对激发其求知欲有一定帮助,这样的话,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生物课堂的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教师在讲解《生物圈》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利用课件将生物圈的各个物种以贴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加强对物种的认知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发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 二、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活动恰恰就是聚焦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自觉去参与、探索、试验的特殊课外教学方式。初中生物课程不受学生重视,学生对生物学习“漠然”的态度,根本原因还是生物教学的吸引力不够,没有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初中生物课外活动要打破常规教学的束缚,立足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推动创新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层面,采用外出参观、技能大赛、现场演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产生“真有趣,我要玩”的想法,避免出现乏味的说教而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成立生物课外兴趣小组,自主开展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走进生物,了解生物,学习生物;学生层面,要积极参与,即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制作酸奶、水培植物等。学生参与过程中,不但能验证课堂所学内容,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简而言之,初中生物课外活动刚好能满足现在的“00”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力也就应运而生。 三、趣味设疑,巧妙追问 初中生容易受到情绪与思维能力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若想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根据此阶段学生的求知心理为其设疑。

通过恰当的疑问设置,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被激发。此时,教师可以结合生物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巧妙的衔接,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课时,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涵,进行具体的备课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与了解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作用,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大脑”“小脑”“脑干”“脊髓”“脑神经与脊神经”等。让学生分别记住自己的独特特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提问与探究。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人体的神经系统学习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本章学习的要点,加深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台上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师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用笔画下来,课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生物机械式的学习对于思维逻辑性在飞速成长的初中生来说,是起到抑制作用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要与学生进行肢体或者语言上的互动,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时产生的疑惑,还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再辅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将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那么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学习生物知识也会更牢固。如:在讲花的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朵花,让一个学生给大家说说花的结构,通过学生的发言,知道花有花瓣、花蕊等,这时教师可以拿着花走下讲台让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清花,用手指向操作告诉学生花丝、花药、柱头等花的知识,对于花上细小的细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再辅以语言讲解,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再拿出一朵花,让学生亲自示范,指出花的各个结构所在的位置,以此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加强生物与生活的联系 生物不仅包含了自然界的动植物,人类的活动也在生物圈的范围中。生活中许多知识与经验来源于生物研究。从向日葵的朝向到人体的头发颜色等生活经验,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时,如果能结合实际生活,将会更方便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学科教学时,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课堂,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补充更多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部分关于生物新科技创造的科学视频,或者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以亲身探索等多种方式,让实际生活进入到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的趣味性教学,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实现生物知识的巩固,教师并以此作为提升教学手段的重要支撑,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需,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提供可行的趣味学习方案,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对综合知识的拓展,并实现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纪宪红.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96-97. [2]刘学东.初中生物趣味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9(15):20. [3]骆梁梁.提升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趣味性的策略谈谈[D].河南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