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诵读不应缺席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月第8期   作者:张伟
[导读] 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基本现状与问题,研究了高中语文诵读的教学方法,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基本现状与问题,研究了高中语文诵读的教学方法,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诵读;古诗词;课堂教学

        引言: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诵读,可以让读者真正感受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文字美。因此,许多教师都提倡在古诗词教学中,以诵读教学为基础,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主旨和内涵。但是,受相关因素影响,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困境
        (一)对诵读教学的认知有偏差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古诗词诵读教学不够重视。--些教师认为,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诵读应该放在课外。所以,即便是开展诵读教学,他们也很少会对学生做出明确的指示,而是让学生自己诵读和体会。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诵读就是有情感的朗读,只要学生能读出节奏和情感即可,剩下的都交给课堂讲解。这些教师在古诗词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二)诵读教学方法单-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许多教师在诵读教学中,都是以教材为根本,以师生齐读、学生跟读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缺少自主诵读的机会。同时,在诵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只关注诵读,而不重视诵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也不重视诵读评价,很少会根据诗词内容营造特定的意境,或者借助信息手段再现作品情境。这样一来,学生虽然能熟读作品,但是他们对古诗词作品的情、景、意缺少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途径
        (一)重视诵读教学,将诵读贯穿教学全过程
        虽然诵读不是语文高考的内容,但是,古诗词历来是语文高考不可或缺的内容。诵读,不仅是让学生读出声音、读懂文字,还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感受,这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语文考试成绩提升来说,都是有益的。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诵读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古诗词的内在美,升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
        如在学习《咏怀古迹(其三)》时,教师可以结合诗歌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先听录音,感受古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然后再让学生自由诵读,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读通语义、发音准确、读出节奏,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品味诗人感情和诗歌内涵。这样,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义,进行文意诵读,可让学生层层深入,斟酌诗歌情感,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二)传授诵读技巧,让学生通过诵读思考
        诵读不是无目的的朗读,与阅读相比,古诗词诵读更加关注学生能否通过诵读,掌握诗歌格律知识和诵读技巧。不同的诗词在诵读方面侧重点不同,学生可以采胚同的方法诵读。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诵读教学中,要重视诵读技巧和知识的教学,要将诵读技巧教学渗透诵读活动,借助古诗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教育、情感和品德熏陶,使学生通过诵读掌握格律知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如在学习《马嵬(其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韵律节奏,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如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许多文人称颂的对象,白居易就在《长恨歌》中,讴歌了两人的爱情。但是,为何李商隐的诗带有讽刺意味呢?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注意韵脚,总结古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平仄、对仗、押韵等,并让学生配合音乐诵读,把握好诵读的节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和意境。
        (三)抓住重要部分,仔细揣摩实现有效诵读
        营造意境是诗词感动人心、渲染情感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就是人们所说的:先乎情,深乎义,才能感人心。在古诗词创作中,许多诗人为了寄托情感、渲染氛围、凸显主题,都会从景入手、寓情于景,借助具有暗示性、提示性的情景,表达诗歌的核心。在诗词鉴赏和学习中,读者要想感受隐藏在诗词文字背后的东西,必须要在特定的意境中诵读和想象,还要抓住重难点仔细揣摩,直至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意境为诗词教学的突破口,抓住重要部分有效教学。
        如在柳永《雨霖铃》的诵读教学中,当学生熟悉词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词的情境:骑水声中,音乐哀愁,似乎有人正处于烦恼之中。长亭外,不远处,果然有一位断肠.....这样借助多媒体画面、音乐和人声呈现作品的内容,可以使诵读教学更具感染力,让学生快速进入诵读作品的氛围,对词的基调、情感、词中的实景和虚景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抓住诗词中出现的经典意象如蝉、亭、雨、杨柳岸、晓风残月,讲述意象象背后对应的内容和主题,让学生切实感受词人的悲痛。
        (四)深化背景教学,通过教学评价完善教学
        高中生在古诗词诵读方面,普遍存在着知识储备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拓展和补充,借助教学评价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古诗词背景知识教学,增加知识教学环节的信息容量,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诵读和文言文知识,又要重视教学评价,围绕教学评价搭建交流平台,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4]。如在《声声慢》诵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讲述古诗词背景和情感,指导学生带着情感诵读。在学生诵读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关注词的情感和意境,看学生是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如虚写处的含义和想要达到的效果。然后,以欣赏鼓励为主, 对学生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说明和引导, 强化诵读教学的长时效果,弥补学生在诵读方面的缺陷。
        结论: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走进诗词艺术境地,汲取文化素养的一条捷径。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对诵读教学给予重视,并从多方面入手,有目的地开展古诗词朗诵教学,以提高诵读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峰.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7(09):41.
[2]康晓婷.让语文教学回归传统——试探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涵泳”[J].语文知识,2017(13):3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