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1.赵小红 2.汪丽萍
[导读] 小学学习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各类能力培养的奠基阶段,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  要:小学学习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各类能力培养的奠基阶段,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学科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也因此成为相对更加适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载体。文章主要论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策略包括四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二是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三是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四是运用小组合作形式;五是重视课堂提问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逻辑思维能力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更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不仅应该因材施教,分情况采取具体措施,还不能忽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数学知识相对更加抽象,因此对小学生而言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可能难度较大,教师应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适当改动教学方案,运用小学生好奇心相对较重的心理特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设置符合教学需求的具体情景模式,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近数学学科,更好地、更积极地掌握数学学科知识。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对于一些抽象知识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处理,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印象,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且处于未完全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教学课堂沉闷,对于教学开展有害无益,因此教师应该使课堂氛围活泼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渐进过程中培养起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举例而言,在教师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创造出一个形象化的课堂学习环境,直观地展现出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各自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长和宽,在类似游戏的氛围中体会并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式,在情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逻辑水平。
2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传统小学数学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单方面输入,却没有输出,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当学生长期接受的都是经过教师总结的知识点时,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索能力都可能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消化、理解所学数学知识。举例而言,在教师讲授“正负数”这一节课堂内容时,可以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事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正负数”概念以及使用方法,如此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思考并探索正负数知识的相关逻辑,例如提问冬天的室外温度和夏天的室外温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负数的使用范围。
3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数学无疑是一门对思维逻辑能力水平要求较高的学科,然而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尚且没有培养起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师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丰富、灵活、多元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更高效地、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

举例而言,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通过生动的图形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师讲授“图形周长”这一部分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绘图工具完成图形的绘制,在绘画过程中掌握并记忆图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了解图形周长计算公式是如何产生的,从而更好地记忆这一知识点,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比死记硬背更加科学,也更加有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4运用小组合作形式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运用小组合作形式。在教师讲授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具体的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等各方面能力,此时小组合作的形式就能够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上划分学习小组,安排各小组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举例而言,在教师讲授“图形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先提出“对称图形”的概念,接下来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生活中存在的“对称图形”,这样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称图形的形态和概念,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同时也为后面“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学习奠定基础。再举一例,在教师讲授了“加减乘除”的教学内容后,可以安排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教师准备好的文具等商品、以小红花作为货币进行买卖活动,使学生在实际交易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5重视课堂提问环节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重视课堂提问环节。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还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举例而言,在教师讲授“乘法运算”这一节教学内容时,可以先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小故事,再针对故事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例如:“白雪公主受到王子的邀请去城堡参加生日宴会,七个小矮人也受到了邀请,但小矮人们的鞋被顽皮的鸟儿们叼走了,距离宴会当天越来越近,但白雪公主还没有算出她需要为小矮人们准备几只新鞋子,同学们可不可以帮着急的白雪公主计算一下,她需要为小矮人们制作几只鞋子呢?”类似这种细节丰富、带有戏剧性的小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这种提问教学方式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详细的故事就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小学生就 会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有助于数学学习。而这个过程中,教 师要巧妙设置问题,用启发式教学。
结语
        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助于锻炼、培养并提升学生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增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晓峰.逻辑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 2020(12)
[2] 赵恺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考试周刊. 2019(A4)
[3] 殷开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9(12)
[4] 屈海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19(0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赵小红,女,汉族,甘肃省康乐县人,现任教育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大山沟小学。大专学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