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计算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较小,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更多的有效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研究
引言
小学教学属于学生一生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处于启蒙时期,这时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提升,从而对今后的学习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其对于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小学教学仍然被应试教育所影响,所以使得在很多的具体应用中还有很大的不足,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没有产生正面的影响。
1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1.1创造性
对于问题情境创设来讲,其不能离开有效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一点。问题创设要保证其拥有吸引力,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去获取相应的知识,并且进行独立的思考,长此以往,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的良好习惯。如:教师讲到容积的问题时,可以在课前将形形色色的容器摆在讲台上,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且总结一些容器的特点,将这些总结讲给组内的同伴听,同伴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小组成员共同总结出最终的结论
1.2全面性
根据相应的作用可以得出,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也是创设学生的有效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要很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要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关心学生体谅学生的理念,不能仅仅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也不能对学生给予差异性的对待。一旦教师有这样的做法,就不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也会给教师的正常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问题情境创设一定要做到全面性的原则,要保证学生的整体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进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使其在文化课成绩突出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3趣味性
趣味性也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最主要的一个原则。问题情境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进而能够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能够及时消化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的有效运用,通过视频、音频以及相应的图片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创造性,使其更加直观的了解一些知识,并且带着趣味的心理进行学习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快的掌握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主要办法
2.1设置问题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相对简单,与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使用数学计算,这就要求设置的问题应该更生活化。同时,很多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无法掌握这些知识,这就说明在讲课过程中应该运用一些生活常见的实例进行分析,由浅入深的过程进行讲解,这才能够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主要包括公式、概念以及相关的定理等,这些内容都应该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的参考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本、黑板、门窗都是长方形,这样学生就会觉得非常熟悉,在讲解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公式。五年级数学的方程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天平进行讲解,方程的计算就是为了等号的两边左右相等,巧妙的转化为天平问题,这样就更生活化,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2.2设计情境融入实践环节
作为一名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是很关键的,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爱好,一旦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激发他们的潜力,这也是数学逻辑思维的特点之一。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并能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将教学活动设计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到其中的乐趣,学生也能够轻松领悟,并能联系生活将问题简单化。详细的说就是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最终得出数学结论。比如,我们在学习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来引导学生,将两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一样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3借助游戏创设情景
小学生处于活泼爱玩的年纪,根据这一特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有趣的游戏进行数学教学。教师通过选择集体性强且难度适中的游戏,将所需掌握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在这种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比如在进行“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在每组都放置一个橘子,接下来,让每组的组长将橘子分给小组的同学,前提是每个人的橘子要一样多。这时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将橘子平均分给每一个人呢?在这个场景之中,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也更乐于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问题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地探索,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参考,能够发挥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研究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许晓娜.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林丽锦.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