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启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阜新 1231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地基是基础部位,地基的安全稳定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但地基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难把控质量的环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地基施工中,既要保证方案合理,也要保证技术运用得当,方能从根本上提升地基处理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与使用。
关键词:基础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升高,带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发展。房屋建筑作为与人们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产业,也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浪潮。在现阶段产业竞争中,安全性与高质量是产品受众最为看重的指标,这就要求在建筑行业中重视基础建设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其建筑产品质量。其中,地基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建设内容,要对其施工技术不断进行探讨与优化,从而使房屋建筑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得到保障。
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主要特征
1.1地基施工难度大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对整个建筑起着承载、承托等作用。地基的施工质量不仅会影响建筑的施工进度,也会影响建筑的后期使用。地基的重要性决定了其施工是复杂且困难的。如地基施工中涉及到地下作业,而地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土壤岩石构造等一般相对复杂,存在不可预知性,且容易受到地下水文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施工难度大。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基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样化的地质条件,如淤泥质土、软土、冻土、盐酸土等,因而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1.2具有一定困难性
在上述中提到过地基施工过程的正式环境几乎不可能是理想状态下的平地,则按计划开展施工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除此之外,于处理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建设位置是处于建筑以下,所以一定概率上对建筑稳定性产生较大程度的干扰。这就要求有关的技术人员对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牢固的掌握,进行熟练运用,同时,有关工作部门一定要对地基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创新,从而尽可能地克服其处理过程中的困难性,为后续的建筑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整体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1.3结果不可逆
作为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要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必须重视地基基础施工的不可逆性。一旦地基施工完成,正式投入使用后,地基将构成后续建筑结构施工的根本,再也无法修复因地基施工方面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监管部门及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控制、检查和监管每个施工工序、环节,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避免为后续建筑施工带来隐患。
1.4多发性
工程的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质量与最终的使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所以对于施工质量监测提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便对其产生约束作用,在工程项目完成之后,还会有专业的机构对其进行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尽管各项工序已经比较完善,但法律层面还存在一些不全面性,处罚力度不够严格,存在的问题包括:为了赶工期而影响了施工质量。也有些施工方在某些环节当中,使用了价格低廉的材料,为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有质量事故发生,不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与技术
2.1预压处理技术
在进行地基施工时,经常会出现地基结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使得后续施工无法顺利进行。结合各种因素分析发现,造成地基结构稳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基比较软弱,强度不足,容易导致地基失稳。在建筑工程中,若地基上部具有填土,且土质相对较软,施工时就会导致地基土产生同弧滑动,进而造成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或导致地基产生侧向位移,最终引发严重的质量事故。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预压处理技术予以解决。通过将一定的重力荷载作用到待建建筑的地基部位,通过该荷载排除该块土地的水分,缩小土层空隙,从而起到加固地基、稳定地基的作用。
2.2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在应用排桩支护技术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需要联合基坑土层支撑结构与混凝土灌注桩支撑结构,让两者形成一定合力后,实现对土体的支挡。近年来,这一技术中包含的许多成熟施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地基支护施工中,实现了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极大提升了施工效率。逆作法为一种相对完善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其施工要点,减少负荷对基坑土体的影响,为基坑周围预留后续钻孔位置,与上部施工交替进行,确保施工工序的顺利推进。
2.3土方开挖技术的应用
在开展地基基础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房屋建筑土方开挖的主要流程、施工要求,以便于提升地基基础施工水平。首先,有关人员需要严格审核地基施工方案,确保现场施工人员、设备到位。其次,监管部门应针对地基施工的疑难点,就开挖方案进行重点审核,以最大程度满足地基施工需求。最后,施工人员在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时,务必结合施工现况,合理确定地基位置及开挖深度、坡度,确保与施工图纸相符合,尤其是开挖深度、孔位的确定,使开挖至少达到地下500m深度条件。
2.4强夯法在地基建设中的应用
强夯法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基础形式,可以针对地基开展夯实处理,结合具体的机械设备使地基更加牢固,在操作时对于重锤自由落下的高度要有所把控,并且对于不同的土壤特性起到的效果不同。例如:沙土和黏土型的地基建设中,对于该项方法的应用起到的效果会更加理想。如果是在水、游离水的环境当中施工,使砂石地基填充效果有所增强之后,土层的粘性会有所好转。开展填充处理时,需要对土层厚度实时把控,之后的找平工作完成之后,地基的平整性会得到增强,进而对地基下陷的问题进行了控制。
2.5DCC灰土挤密施工技术
在现阶段的地基处理过程中,DCC灰土挤密技术的应用需先开展深层强夯施工,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到地基中,并且在灰土成桩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开展夯击作业,对桩基进行不断的锤击,以此达到桩径扩大的目的。在该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注入的灰土与桩尖土进行融合后,会形成相应的复合桩基。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需结合具体工程情况进行打孔结构的科学调整,以此起到消除地基湿陷性的作用,最终达到控制地基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据调查,经过该施工方法处理过后的复合地基,其承载能力能够有较大的提升,与原先未经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相比,可以提高2~7倍,而且地基的深度也能够增大5~40cm。需要注意的是,如若区域内地质特性为湿陷性黄土,那么该施工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处理效果,如若施工区域非黄土地区,那么该施工技术的应用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效用,效果不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施工是至关重要的,建筑的整体安全质量和地基的施工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地基施工技术无法满足建筑物的要求,那么整个建筑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地基施工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地基施工的特点与技术要点,不断促进地基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秀成.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3):57.
[2]王剑通.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与技术[J].居舍,2018(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