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自然资源收购储备中心 湖北枝江 443200
摘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开展,能保证我国国土空间格局更为完善与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得以体现。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存在的问题,并详细探讨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问题;思考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为构建国土空间安全格局,实现生态系统稳定,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等综合目标,按“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受到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自然灾害影响等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损退化、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下降的区域,采取国土空间规划、设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国土整治、修复退化土地及运用生物技术等综合措施,对国土空间采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活动的统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安全保障。
一、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存在的问题
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命共同体”理念亟待落地。目前,各地在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过程中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1)缺乏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整体观,未站在国土尺度上整体谋划修复工作,也没有抓住修复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修复项目选址和规模划定有随意性。2)缺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系统观,对构建生态系统结构认识不足,将国家批复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分割为若干个生态系统相关度不高的子项目实施,生态系统的破碎性和孤岛现象未得到有效解决。3)缺乏国土空间生态要素统筹修复意识,对修复要实现的目标与各子系统、各要素协同发挥作用的关系研究不够,修复工作各自为政,不利于系统发挥整体功能。
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标与建设标准亟待确立。因缺乏修复标准可依,各地修复工作存在较大的盲目性。1)缺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战略性目标,各地未确立战略性生态修复项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修复工作持续开展。2)缺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量化性目标,目前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只有原则性和总体性的表述,无量化性的分级目标,修复目标多为主观确定,从而影响各地生态修复的均衡进行。3)缺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与修复标准对应关系,导致各要素修复程度深浅不一、修复资源浪费、效果不统一。
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和规范亟待完善。目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有关管理规范建设严重滞后于实践需要。1)缺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设计规范,规划设计质量难以达到要求。2)缺乏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编制规范,难以保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影响生态修复资金投入和修复效果。3)缺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不利于生态修复实施监管、竣工验收和工程质量评定等全程全面监管。
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若干思考
1、树立“大生态”理念,统一行使生态修复职责。自然资源既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不再是各类自然资源管理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必须破除原有单一分散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要立足整个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全局,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观,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实施保护修复。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都要牢固树立“大生态”的理念,把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执法监察、自然资源督察等方面,认真履行好党中央赋予的重要职责,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抓铁留痕的担当、真抓实干的行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任务统筹,精准推进落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来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力,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要求。在今后的生态修复工作中,要转变观念,跳出生态保护误区,避免修复工作过度工程化,消除不合理人为干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自然保护区和废弃矿山恢复治理工作中,大部分地区自然恢复能力很强,自然恢复的很好,再进行恢复治理往往是二次破坏。
3、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生态修复核心就是要生态系统恢复自我运行。1)在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中,要牢固“生态系统”思维和“生命共同体”意识,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修复,增强各项治理措施的协同性和关联性,不断提升和改善生态修复治理效果。2)做好生态修复的标准体系建设。部分地区的山水林田湖项目中,还存在治山、治水、治矿、护林、护草各自为战问题,有待改进完善。在制度体系、理论研究、政策架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等方面还存在空白和短板,需及时总结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经验,围绕项目实施管理和工程建设要求,结合当地特点,研制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修复治理的标准规范体系,以全面指导生态保护修复工作。3)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依据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生态功能定位,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区域。综合生态调查评估结果和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考虑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确定以流域为范围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布设片区。结合重点区域,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山体损害修复、湿地再造、含水层保护、水土环境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内容,提出分区、分类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布局,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整体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
4、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施方法研究,科学编制生态修复实施方案。1)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控制方案编制方法研究,明确总体控制方案的内容、要求、实施条件,形成整体控制修复工作的形象进度安排,便于工作部署和协调有关工作。2)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方法研究,明确年度修复主要内容、形象进度、资源投入、修复保证措施,确保修复任务按时完成。3)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风险控制方案编制方法,包括修复工程施工人员安全和修复工程对生态系统负面影响的控制措施。
5、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定方法研究,构建多层次生态安全格局。1)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域景观三维仿真方法研究。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生态修复总体情况,直观分析问题,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让绿色生态斑块连通,促进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优化。2)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安全性划定方法研究。重点开展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空间划定技术方法研究,确保修复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和稳定。3)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多尺度效用方法研究。研究不同国土空间尺度生态系统与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以及多层级生态系统协同发挥作用的关系,科学确定生态修复范围和不同层级修复目标。
综上所述,在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时,应充分认识其基本特性,以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恢复为重点,评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识别生态修复的重要空间、敏感空间、受损破坏空间的范围及分布,分层次、分区域开展保护修复。
参考文献:
[1]高世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土地,2018(12).
[2]曹卫星.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J].环境保护,2018(08).
[3]杨站君.关于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若干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