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 200135
摘要:房屋建筑墙体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缝等现象,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房屋建筑施工中形成的墙体裂缝不仅对屋内的装饰造成损坏,长期漏水后,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有降低,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房屋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危害性以及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原因,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原因;防治技术
一、导致房屋建设墙体出现裂缝的因素
1.1设计不合理
由于各种获得信息的时效性相对较差,与实际状况偏差较大,测量的数据十分不准确,从而导致设计的方案运用到实际建设施工过程的困难重重,最终导致房屋墙体出现裂缝。
1.2施工不严格
由于施工工作人员没有清楚的认识施工过程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敷衍了事,对于施工的各项工序,没有尽到自己应有的职责,从而导致房屋墙体出现不均匀沉降、收缩以及干缩等不正常现象,最终导致房屋墙体出现裂缝,严重影响了房屋建设施工的质量,为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3没有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
导致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就是温度。温度能够导致混凝土渐变的特征失效,能够使得施工完成的混凝土墙体出现应力,从而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墙体出现裂缝,严重影响了房屋建设的质量。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危害性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墙体裂缝主要有斜向裂缝、垂直裂缝、水平裂缝以及混合裂缝。墙体裂缝危害主要是对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及其使用功能影响,此外对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抗震作用。并且对于建筑的装饰效果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影响可能还会给门窗的使用带来不便,倘若是建筑在地震的多发地带那么就会对于住户的生命造成威胁。另外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不仅会给建筑的本身带来影响,而且还会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不管是投资方或者是决策者又或者是使用者,他们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已经愈来愈得到了重视,并且在要求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并且由于在视觉上的美观感受受到了限制也会影响使用者的情绪,最终就会给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
三、房建施工墙体裂缝防治技术
3.1防治设计问题导致的裂缝
部分房建工程在设计过程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对此,应优化房建施工设计过程。结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展开设计,结合设计要点,提高设置质量。例如:为防止建筑墙体使用过程发生裂缝,在设计过程可将纤维材料添加到墙体材料中,提升砂浆墙体抗裂性能;使用钢丝网,对建筑墙体进行固定,不但可有效增强墙体牢固性,而且经济实惠;当建筑墙体存在阳台、飘窗时,设计为混凝土形式;墙体施工环节需要使用一种材料,不可混用材料导致不同材料融合性不均匀出现脱落问题;建筑墙体使用的砌块、抹灰、砌筑等各类材料在强度、吸水、膨胀收缩等性能方面应一致。
3.2防治地基沉降裂缝
在防治地基沉降引发的房建墙体发生裂缝问题时,可通过设置沉降缝的方式进行。这种防治技术可应用在高度大、平面复杂、长度大的房建结构当中,合理划分沉降缝,将建筑地基沉降有效控制,进而防止墙体结构产生裂缝。同时还可增强建筑墙体上方结构强度,进而提升建筑抗剪性能,在建筑基础、门窗等结构设置圈梁,结合建筑施工标准,使用特定砌体施工。施工环节,保证砂浆饱满度、强度等,改良其易性。
同时,为促使砂浆和砖块之间的粘结性,可在砌筑之前用水浸泡砖块,尽量一次性施工完成,防止出现临时中止施工的情况,也不可在剪短位置预留直搓,不断提升建筑墙体的抗剪性能。在地基施工之前,落实开挖准备工作。当施工现场存在复杂的地质时,可先钎探,之后开挖基槽。当地基存在较厚的软土层时,可先加固,后展开基础施工。以上方式可有效防止地基产生过度沉降问题。此外,当地基使用暗芯作为砌块结构时,浇筑施工环节不可使用机械振捣,防止对芯柱质量产生影响,导致地基沉降量过大。当使用明柱结构时,需要使用规格为2400mm×2400mm的结构柱,以便随时检查地基施工质量,提升地基稳定性能,实现对墙体裂缝的控制。
3.3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由于在房屋建筑管理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材料购买中对材料质量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首先,在购买之前一定要对所要购买的材料有一定深入了解。其次,应对材料供应商有基本的了解。比如供应商的实际生产能力、厂家的信誉以及行业中的其他厂家对该厂家的评价等。再次,就是要对管理人员严格要求。在施工前,要求管理人员仔细核对材料的基本信息,以及严格检验材料的质量,在施工前必须保证材料完好无损,准确无误后才能使材料投入生产。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应向供应商索要材料的合格资料证明文件并严格保管。最后,管理人员在存放材料时,一定要根据其基本属性分类存放,防止因为存放不合理而改变材料的性能。由此可见,为防止墙体出现裂缝,进一步提高整体建筑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3.4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墙体主要由混凝土组成,这种结构就使得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等各项指标直接关系着墙体质量,为了避免裂缝的产生就需要对墙体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设计,从抗拉、韧性、强度等方面综合控制,对于一些关键部位的混凝土构件要重点设计和加强。另外,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调施工部门整体专业素质,并对配筋的直径进行科学选择,能够提高抗拉和抗裂的性能,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5养护过程的控制
对于养护过程来说,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温度控制主要包括在碎浇筑之后的保温与保湿,拆模时间必须严格规定,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特性,尽可能地降低温度问题产生的应力,另外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温测技术,温测技术能够精细地控制混凝土温度,从而避免产生裂缝,另外在混凝土温测工作中各层混凝土的温度都要进行测量,常见的是电阻型测量方式。
3.6落实施工后的养护
房建项目墙体施工结束之后,由于建筑材料水分挥发,可能产生干缩性裂缝,对此,需要从施工后的墙体养护方面入手,降低墙体出现裂缝的概率。在养护墙体过程中,应重点对墙体温度、湿度等严格控制,确保墙体水分蒸发之后,硬化强度符合要求,控制干缩裂缝的出现。在夏季,气温较高,在墙体养护过程可使用隔热材料,将外墙表面严实覆盖,结合墙体水分挥发情况,适当洒水养护,防止墙体水分挥发过快产生裂缝。在冬季,气温偏低,为防止墙体内外温度差过大,可使用薄膜、保温布等材料将墙体覆盖,防止墙体出现冻裂现象。在养护过程,养护人员需要合理控制建筑墙体的湿度,结合实际需求,定期湿润或者覆盖,保护墙体未成形之前的结构性能,有效降低裂缝出现概率。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解决房屋建筑施工墙体裂缝问题,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单位才能最终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选择符合标准的施工材料,减少地基沉降不均匀现象,才能提高墙体抗压能力,减少墙体裂缝出现的可能性。现代社会发展,房屋建筑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因偷工减料、墙体裂缝导致房屋建筑坍塌事件时有发生,为保障现代人们的安全,通过科学技术解决墙体裂缝问题,提高房屋建筑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秀峰.解析房屋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540(31):24.
[2]赵庆波.工用和民用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6(4):67-68.
[3]林群.解析房屋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技术[J].江西建材,2017(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