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现阶段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施工企业单位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现代建筑高层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建筑主体结构属于重要的建筑支撑部分,在施工中具有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的特点,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施工事故,因此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很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对于一个建筑物而言,主体施工是施工中的重点,主体施工的效果,不仅会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而且与房屋的美观性也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地出现,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根据设计方案以及当前的资源配置情况,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同时要加强施工环节的监督,保证施工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地落实,打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1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整个建筑结构中承担的是主要的受力作用,需要承担非常大的荷载,因此主体结构的质量与整个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如果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其整体的稳定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安全、质量、使用寿命是最首要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提高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采用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如果施工技术的使用不到位,那么施工技术的效果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前阶段中,很多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对技术应用中的要点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继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2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重要材料,它关系到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效果,合理的钢筋施工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在钢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钢筋的品质进行严格地控制,保证钢筋的规格型号以及具体的性能参数可以满足实际的高层建筑主体机构施工要求,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坚固程度以及建筑物对地震的抵抗力。在钢筋的采购环节,企业不能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要选择一些正规大型的钢筋生产厂家进行合作,而且在钢筋购进的过程中,厂家要附带出场合格证明,保证钢筋满足使用要求。为了提升钢筋施工的效果,在对一些水平构件进行绑扎的时候,需要在施工之前,在施工面铺着一些木板,避免人为的活动对已经完成绑扎的构件造成破坏,在钢筋绑扎完成以后,要由现场的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对钢筋施工效果进行检查,要做好记录工作,把绑扎的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有效提升整体的钢筋施工质量。在楼板钢筋的绑扎过程中,可以采用间隔绑扎的方式,但是必须要保证绑扎的紧密性,在梁和柱的钢筋交叉点,必须要采用全绑扎的方式进行施工,铁丝要呈八角形的样式。钢筋工作人员要严格地按照图纸中的内容来制作构件,保证钢筋的型号与设计方案中完全一致,把钢筋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落实,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房屋建筑的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2.2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水工程非常重要,特别是建筑工程阴阳角区域比较薄弱,需要针对性进行防水处理。在大面积施工工序开展之前,需要首先做好附加层施工。
在绑扎底板钢筋的时候,为了能够避免在钢筋施工中把周围的砂浆保护层都碰掉,或者是把四周墙壁的防水层划伤,需要在绑扎钢筋之前,首先在内侧布设临时性的纤维板,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防水层作用。等到外模拆除之后,就需要进行外墙防水施工,按照外墙内贴法来进行防水操作,把墙面底部的压顶保护砖拆除之后,认真仔细的做好防水接头。建筑主体结构中的地下室水平施工缝隙,需要使用钢板止水带进行接缝施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梁,则需要在梁头进行绕行处理,确保钢板止水带的接头处立缝以及水平缝隙都不留缝隙痕迹。
2.3模板建造技术分析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模板的选型决定了模板工程的建设质量,针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砼垫层浇筑地基土层上的梁,不需要支模板的底部。柱模板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组合式钢模板,柱的界面尺寸对于模板的施工位置也会产生较大影响。竹木模板则主要是适用于砼结构柱施工中,提前在加工区域预制好施工构建,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覆膜竹胶板主要是使用在两端和框架柱相连的梁以及顶板模板施工当中,覆膜竹胶板表面没有那么粗燥,硬度也可以,具有成型好、质量好的施工有点。主龙骨施工采用了木枋,支撑则主要是使用钢管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要确保砼的强度跟工程设计强度一半相同时,才能够拆除模板,剩余养护支撑,知道砼强度符合设计强度标准要求之后才能够全部拆除。这样施工能够有效利用模板和架料的支撑作用。
2.4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来实现浇筑工作流程,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实施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非常大的帮助。首先,在进习柱混凝土浇筑时,要使用交替灌注的方法进行两侧柱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柱混凝土在交替浇筑的过程中要保证每次浇筑的高度不得高于50厘米,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导致模板在大量浇筑的过程中出现变形,影响柱体结构的整体质量。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对浇筑柱体进行合理的设计,将每个浇筑的主体进行编号,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混凝土浇筑。其次,当使用地泵进行混凝土浇灌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弯曲的管道,要保证输送挂管道的质量,并且保证管道的严密性,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2.5砌体项目施工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选择建筑材料,只有确保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并经过试验合格之后,才能够投入到建设施工中去。在砌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提前进行试摆施工,尤其是多孔砖的孔洞和受压面呈现出90度直角,只有提前进行试摆才能够了解施工问题。气体水平灰缝砂浆空瘪程度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竖缝砌筑不能过度刮浆还需要配合进行加浆填灌的方式。门窗洞口的预埋木砖和铁件预制砼不能跟多孔砖的大小尺寸出现差异。砌筑项目施工质量,对于主体结构的工程建设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针对砌体项目实施动态控制,提升砌体工程建设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特点,尤其是混凝土施工和钢筋施工环节都有较多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式,因此需要针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开展动态质量控制工作,熟练的掌握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各个施工工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提升技术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恒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4):31-32.
[2]王凤远.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居舍,2020(12):52+55.
[3]姜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