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了类比分析法、指标法以及定额法等,结合大通河水量分配方法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和国内环境水量的研究现状,对工程取水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对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各项数据进行了复核,确定受水区各年的需水量和逐年缺水量,建立了取水河段的可供水量、可调水量的计算概念模型,分析了取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总结了同类建设工程新型水资源论证的思路、技术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引大济湟 调水工程 水资源
一丶工程基本情况以及取水方案
(一)工程情况
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是通过引大通河的水进入湟水干流区域,为西宁市以及北川工业区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向河道基流补水,并且发电,是一项性质较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是由渠首枢纽和达阪山隧洞两部分组合而成。渠首枢纽位于青海的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大通河右岸,距离大通河尕大滩水文站有2.7km,渠首枢纽设计有鱼道设施,达阪山隧道有24.3km长,由隧道的进水闸、洞身以及出口消能段组成,隧洞的出口在宝库河的纳拉村附近,引水流量为35m2/s。
(二)取水方案
论证确定,2015年水平毛调水量为1.85亿m3,2020年水平为2010亿m3,2030年水平为2.56亿m3,其中包含了河道生态水量,0.31亿m3,在大通河取水口断面来水流量低于10m3/s时不再取水,当来水流量大于设定的流量时,引水枢纽下泄流量不能低于上述设定的流量,冰期12月和来年的三月不取水。
(三)退水方案
大通河的水资源经过受水区的利用和处理后,经过北川河和湟水干流进入黄河。
二丶水资源论证的特点以及使用的技术方法
(一)去用水合理性分析
本文在分析调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及湟水干流区水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求,对工程建设以及国家产业的政策要求、湟水流域相关水资源规划要求、。湟水流域水资源配置等进行分析,符合国家三先三后的调水原则。在确定受水区的用水量时,对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调水总干渠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调查的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实际用水情况、社会发展指标等进行再次审查,对受水区2015年,2020年,2030年各水平年的需求量新型预测,修正该报告中生活、工业等需水量,对该报告中受水区的可供水量进行复核,确定规划水平年受水区的净需调水量和需水过程。
(二)取水水源论证
在对调水规模进行论证时,设定出尽可能使河流天然水文情势不因调水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有效的维护水生物生活环境的管理目标。论证既充分的考虑到了引水枢纽下列河段的枯水径流特征,又关注了水生态对洪水的需求。让生态水量与水库调度的运用相关联,使用多水源多供水的目标水库调节计算方法,从而确定出合理的调水规模和过程,满足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需求,保障取水河段下游的生态水量。
(三)用水量分析方法
国外的学者对生物进化对于天然水流情势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了河流天然水流情势对维持原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天然水流情势由大量的生态学意义重要的水流特征组成,其中枯水和洪水是重要指标。
生态基流的确定
水期划分采用的是长系列逐日平均流量中位数法来排列确定。采用Tennant法良好流量状况为水资源的管理目标,11月到来年的4月采用尕大滩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40%来作为生态基流,论证了10-20m3/s的流量范围作为生态基流是合适的。
三丶结论
(一)去用水的合理性分析
对受水区的经济发展资料、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进行收集和分析,对着国家的相关规定和相关规划分析调水工程的必要性,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用水现状资源进行复核,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涉及到的人口规模、建筑业、农业灌溉面积等预测值进行复核,对工程可行性中的各项用水指标和定额进行复核,进行工序平衡分析,确定净需调水量以及过程,与取水水源论证结合切丁调水规模和调水过程。
(二)技术方法
使用类比分析法、指数法和定额法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规划一致性的分析中,在便是经济总体规划、行业规划、城市规划中所处位置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分析涉水规划与已经批复相关规定的一致性,对于没有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的规划,按照规划论证的技术要求分析去用书跌合理性。在规划中的建设项目应该对照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指导目录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用水量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节水纲要以及国家和地区颁布的行业去用水定额进行分析,并且对进一步的节水潜力进行分析,对先关的建设项目工程资料中提出的需水量进行复核,并且预测不同情境下的废污水产生量和污染物的组成含量。合理取水量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受水区的可利用水量,水源区水资源条件可供水量,还应该与废污水产生量,受水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以及污水接纳水域核定的纳污能力相结合,并且合理的安排受水区的生态环境用水量及其过程。
结束语:此类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点应该是重点关注取水水源情况以及调水的必要性,取水和退水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影响,取水供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重视对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的补偿问题。这种项目水资源论证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与一般的工业类项目水资源论证有很大区别,据有区域性、综合性以及从宏观角度取水用水的特点,建议该类项目的水资源论证直接按规划阶段的深度对待。
参考文献
[1]孙照东,刘永峰.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水资源论证[J].中国水利,2011,(17):40-43. DOI:10.3969/j.issn.1000-1123.2011.17.026.
[2]王志栋.引大济湟隧洞洞脸边坡稳定性探讨[J].甘肃农业,2005,(11):229. DOI:10.3969/j.issn.1673-9019.2005.11.259.
[3]王晓蒙,阎淑君.“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生态环境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887-887.
[4]崔原.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引水隧洞TBM[J].建筑机械(上半月),2006,(2):44-47. DOI:10.3969/j.issn.1001-554X.2006.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