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的不断革新,供水管网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在社会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城市的供水网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探究系统内部的运行结构,总结在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下管网的维护与巡检的具体措施。采取智能化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的执行效果,加强其应对问题的能力,保障水资源供给的合理性。
关键词: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维护与巡检
引言:目前,城市的水管网络系统越来越繁琐,在日常的维护中会涉及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加重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而在城市供水管网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不仅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还可以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时应该结合城市用水需求选择适宜的平台,同时还应定期进行维护和巡检工作。
一、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第一,查询功能。供水管网GIS系统具有采集数据信息的优势,能够对管网进行分析,考查局部路段管网分布的情况。它的查询功能的主要表现为:以图像为基础查询对应的属性、在网络数据平台中查询图形的显像情况、查询管网的分布区域等。第二,定位爆管位置。在发生故障时,GIS系统可以实时定位水管爆裂的位置,关闭对应的阀门。及时向用户发布停水的原因以及范围。第三,打印功能。GIS系统为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提供专属的打印功能,保障工作的精准性与灵活性。第四,数据分析功能。对采集到的供水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建立专属的信息数据平台,直观反映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为调度人员提供管理的依据。第五,生成栓点图功能。GIS系统可以对栓点图进行编辑工作,设置对应的调用模式,及时阀门处于开闭的模式,依旧可以对管网中的故障进行定位。
二、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内部结构
虚拟客户服务器通过GIS系统接收到对应的数据信息,再借由转网传达到交换器中,然后把数据信息发送到水质检测部门、远传水表、破损档案、资产管理、闸门分布管理部门、数据维护与更新部门和绘图器中。发布服务器双机设备接受到信息,通过防火墙的检验,在通过交换器和局域网进入到规划部门、调度部门、呼叫中心、营业管理部门以及设计部门[1]。卫星定位信号对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发送到维修人员的移动客户端和抢修指挥车中,为其提供数据支持。
三、在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下管网的维护与巡检
(一)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供水管网的GIS系统日常主要负责管理供水的业务,它是以城市的电子地图和数字化信息为依据,再结合供水地区管网和供水设备的运行资料进行管理的。GIS系统具有快速识别供水实施的图形影像、探测图像的大小、分析统计数据信息、采集影像、打印图像、编辑信息、调配供水设备等作用。GIS系统可以从多角度出发对图形、影像和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可以用多种方式对图片进行上传工作,保证图片在多次转换中保持原貌,有效避免失真的情况。在GIS系统中可以随时输入新的、修改原有的、去除没有价值的图形或者信息,此外系统按照一定的属性规律对图形和信息进行排列组合,标注好各自的编号。同时,它能够结合不同供水的需求自动调节运行的模式,可以单项的一对一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进行批量的数据更新。总体而言,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图像进行处理、查询相关数据、编辑分析图像、转变图像模式等多个优势,为管理人员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总表分装
自来水是由城市的供水管道输送到居民的家中的,并不是由自来水公司进行直接管辖的。所以,要想进行总表分装就需要公用事业管理局和市房地局签署相关的协议,一同协商决定。应该对总表分装这一模式进行清晰地说明,即厨房、卫生间等设施单独成套既可以单户使用也可以多户共同使用。
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后,制定统一的整改方案,房屋管理部门对室内的管道进行改造,室外的管道则由供水公司进行负责。在确定改造责任之后,就可以正式进行总表分装工程。采用这种模式,既减少了邻里之间关于用水费用产生的纠纷,还提高了水的质量。
采取水表分装还可以解决水表表位、合用卫生、内管改造以及街坊管更新等问题。供水公司应该充分借鉴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部分小区的供水管道进行有效分析,及时与当地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为总表分装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基础。此外应该努力配合政府的改造工作,对老旧的小区管道进行巡检与维护,深刻解决多户合用导致水流量过小、供水质量差、水费不清楚的问题。同时,使用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为居民们讲解阐释水管的分布情况,让其理解实行水表分装的重要意义,积极调动居民的参与度,避免出现挨家挨户进行协商的状况。进行水表分装,减少居民不必要的水费支出。之前应用的总水表计数收费的模式,虽然每一家都有一个水表,但是如果管道突然出现破裂或者损坏,会导致总的水表和用户的分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居民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而改造后小区的管道进行全面的更新,每家的水表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居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用水情况,进行合理的缴费。同时,在改造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挨家挨户的进行抄表工作,十分的麻烦。在实行总表分装之后,水表被统一的放置在一起,更利于供水公司的管理。
(三)管道抢修管理
在传统的管道维护中主要采用先爆管、后维修的模式。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管理人员应该更新自身的维护理念,把维护工作前移,对管道进行有效控制,对抢修管道、巡检管线、维护阀门等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应该充分利用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内的管道网线进行巡检与管理,对可能出现的管道风险进行提前预判。第一,中小管道的报漏抢修。这份工作主要由任务和值班抢修这两部分组成。值班抢修是24小时无休的进行工作,一旦出现管道问题,他们就可以及时进行抢修工作,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他们主要负责管道口径在10cm以内的阀门漏水或者供水管道漏水的情况。任务抢修是由上级组长进行统一安排。任务抢修主要负责管道口径在10cm之上的阀门漏水或者供水管道漏水的情况。
第二,对大型突发性管道爆裂进行抢修。如果发生这种突发状况,应该马上切断供水关闭阀门,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在接受到警报之后,应用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爆裂管道周围的水管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明确爆裂的程度和管道的口径,对事故的等级进行定义。然后结合数据调配对应的车辆、维修人员到现场进行抢修工作。
(二)养护巡查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供水管网的养护巡查工作带来便利。目前,5G时代来临,为第七次信息革命奠定基础。5G技术以智能手机为运行载体,再结合GIS系统和遥感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等手段,为管网建设提供支持。管网的养护工作为,检查管道的漏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修;管道相关设施的养护和维修工作;清除管道内的堆积物;及时更新管网的零部件;保障水资源的干净清洁。
利用系统可以对巡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修,同时系统会自动把信息传送回到公司的互联网端。公司利用多项信息技术,就可以把具体的影像资料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结合用户的申请或者投诉、管网维修的技术、巡检报告等数据,把具体的检修计划发送给养护人员,提高维修工作的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发大促进城市供水管网的进一步革新。企业在管理供水系统时应该合理的融入地理信息系统,对管网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及时精准的更新供水的数据信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曾翔.GIS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建构和应用[J].居舍,2019(35):194.
[2]马玉红.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的建设管理与维护[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5):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