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微研究深度学习中推动六年级语文进阶性思维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卢艳华
[导读] 语文的实质是语言的学习,它要求学生不仅会做题考试,还要求学生要建立语言思维、自主学习意识。

深圳市宝安区康园小学  卢艳华

摘要:语文的实质是语言的学习,它要求学生不仅会做题考试,还要求学生要建立语言思维、自主学习意识。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如何在深度学习中推动学生进阶性思维的发展是新课改下,所有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本文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对此展开探讨,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可参考价值。
关键词:深度学习;六年级语文;进阶性思维;发展
        一、引言
        语文进阶性思维,通俗来讲,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所学对汉语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其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思维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因受教育程度、知识积累、社会阅历等的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但是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以及阐述,最终找到解决的平衡点,从而解决所讨论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推理、概括等语文进阶性思维。
        二、深度学习与进阶性思维内涵的理解
        (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把知识学习与经验的拓展、思维的发展、情感价值的建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整合起来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回归人的学习本性的整合的学习方式,是在人的大脑内形成新的网络结构的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并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在众多思想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迁移和运用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与之对应的是浅层学习。课堂上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运用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在学习情境中投入地学习,理解所学的知识,主动构建新知识体系,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批判、理解、整合、创造等学习能力;运用成长型思维,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课堂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促使学生坚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进阶性思维
        新课改之后,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课堂学习必须以“学”为主,对学生的情感、思维等进行引导,在培养其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拓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实现情感的升华,为养成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
        (1)倾听力
        低层次的倾听是“听见”学生所说的话,高层次的倾听是“听到”了学生的心声,听到了学生的感受,带着同理心去倾听。只有当老师真正全然的去倾听学生的时候,听学生把话说完,不去打断、不加评判,学生才会愿意跟老师进行思想的沟通。倾听,是建立互动式课堂、情景教学的第一步。
        (2)共情力
        共情力是一种很高要求的能力,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体会。共情并非是简单的“情绪反馈”,而是一种对他人的感受力,是理解另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般。意思就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与课文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引发自身情感的升华。



        (3)沟通力
        基于倾听和共情之后的沟通,就是有效的思想沟通。和学生相处的每个阶段,沟通都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有效的沟通首先要先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与其沟通,内容要具体,语气要柔和,遵循以下“三多三少”的原则:
        1)多用短语少讲大道理,避免啰嗦;
        2)多说“我期望”少说“你应该”“你必须”;
        3)多说肯定词少说否定词,多些积极的引导少些消极的暗示。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悟,并对其进行正向的引导。
        (4)学习力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知识就是时代的潮流。常言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习,不扩充知识库,终将被社会淘汰。所以,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传道受业解惑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因此,从教师自己做起,重新审视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终身学意识为新的教育目标,开启教学创新的大门,为学生的未来做夯实的铺垫。
        (三)教学实例
        例如在开展《穷人》这个章节的课堂教学时:
        课堂之前,预习要求:让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进行标注,借助词典等开展辅助阅读,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对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资料的收集等;通过对预习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老师提出“你认为桑娜一家穷吗?”这个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并且逐步从物质到精神进行引导性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辩论。通过互动式课堂实现学生与老师思想的沟通,并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大胆的表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以此达到情感升华以及思维拓展的目的。
        课后,注意学生知识的巩固以及思维拓展,要求学生在课后写出课堂思想日记,将课堂上交流的成果进行梳理,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思维的拓展。
        总结:综合而言,语文已不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应该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语文思维的培养。老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创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高效的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卉.课堂微研究:深度学习中推动儿童进阶性思维的发展——《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教学片断例谈[J]. 阅读, 2020(Z7).
[2]杨旭.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研究[J]. 明日, 2019, 000(013):329-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