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杨丽娟
[导读]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生特有的教育经历,也是成为临床医生的必经之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理论与临床的融合,能够增加医师的临床经验。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丽娟  551700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生特有的教育经历,也是成为临床医生的必经之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理论与临床的融合,能够增加医师的临床经验。儿科作为医院中较特殊的科室,患者年龄较小,思维逻辑不清晰,病史采集较困难,对医师的工作要求较高,因此加强对儿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才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临床儿科工作。基于此,本文研究探讨了关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策略
        纵观近年来儿科专业生源情况,大多数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转变。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科,儿童不等同于缩小版的成人,故在临床诊疗上与成人大相径庭,要求临床医师具备较广的知识面、细微的洞察力及耐心,以至于儿科规范化培训的要求高、难度大。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规培生的临床能力及考核成绩,提高规培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促使规培生尽快胜任临床儿科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创新教学模式
        过去儿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多数采用教师讲解或演练、学生旁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的记忆方式,最初由英国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托尼?博赞提出,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成具象化、具体化知识结构网络图。思维导图可充分运用人左右脑的机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流程,利于阅读、记忆思维规律,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能力,而且在医学教育领域的临床教学应用中已取得良好成效。
        案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能有效整合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教学方法,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训练学生临床判断能力的优势。
        思维导图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临床教学形式,要通过图像、关键词、关连线等直观可视的方式传递知识,不仅逻辑性强而且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便于学生对复杂枯燥知识的理解。而案例教学法通过选择临床实际病例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这两种教学方法联合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当中,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及积极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另外,还可以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可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多的转变为学术讲座、线上学习,建立教师线上疑难解答,使学生充分利用闲余时间,不懂处可进行重复学习及线上学习和咨询,提高学习质量。
       二、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
        临床能力培养是专业型学生的培养重点,其主要包括临床思维及技能的训练、人文素养培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于影响临床能力培养的研究中得出,带教教师的积极性所占权重最大,其次分别为带教老师的重视程度、教学监督以及床旁教学。


临床思维训练以较为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基础,再结合临床实例从病史采集、体格查体、辅助检查逐步深入。增加带教老师积极性,定期安排科室常见疾病知识讲座、病例分析教学、教学查房和三级查房,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思考,从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同时通过系统的查体、病历书写、临床技能实践、病例汇报等形式,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从基础知识出发进行实践,从实践中升华基础知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强调了在生物医学的基础上,注重病人心理及社会健康。因此,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同等重要.进入临床的阶段,是医学生涯人文素养塑造的黄金时期,临床带教老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影响十分重大,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的基础上,严于律己、恪守医德、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感病人之所感,痛病人之所痛,尤其对于儿科病人,需有热心、耐心、细心。
        三、增加科研学习氛围,加强科研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思维习惯,从临床出发,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如今大数据时代的优势,追踪该领域前沿及热点,寻找问题答案,若该问题尚未有定论,则可发散思维,应用对象—干预措施—比较—结果(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 PICO)原则进行实践、提出问题。即明确目标研究对象及干预措施,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制定预期的结局,在此过程中及时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借鉴发达国家,建立符合国情的培养及考核模式
        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培养及考核制度,对我国目前所处阶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中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需结合自己的国情,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管理模式。首先,以教育部及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所建立的培养大纲为基础,制定各区域、各层次分层管理细则。其次,针对住院医师培训学员建立不同的管理团队,管理体系中应以带教老师为中心,各个轮转科室设立兼职秘书,进行统一化管理。再者,考核不仅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还需定期进行科研知识考核,考核方式可多样化,如进行小组讨论、专业领域进展汇报等。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临床医师及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增加科研学习氛围,加强科研素养的培养,另外再借鉴发达国家,建立符合国情的培养及考核模式,以期为儿科临床提供一批高质量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曾燕,唐军,石晶,母得志.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6).
[2]罗梅,王娟,张颖,等.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8(12).
[3]孙源博,李雅楠,刘永恒,等.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教学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教改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7(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