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叶杏花
[导读]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基础教育应从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模式。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  叶杏花

摘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基础教育应从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模式。这对小学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那么,如何使小学音乐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底蕴是现阶段摆在一线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于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新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方式,期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新路径
        音乐是一门人文性与审美性、实践性相统一的学科。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方式,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背景及音乐潮流。优质的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逐渐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使学生形成音乐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的音乐精神,通过参与式、互动式的音乐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孩子们的心灵。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生为本
        音乐教师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要想创建以生为本的音乐课堂,必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书中的音乐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式极为枯燥,无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有不利影响。教师应当认识到以生为本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中的歌词含义,提升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系。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合作教学法开展合唱训练。合作教学法能够增加课堂的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合唱训练是一种集体训练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音色,对学生进行高声部、中声部以及低声部的分类,让学生分别对一首乐曲的不同部分进行练习,最终进行多声部的合唱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挖掘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培养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音频资源或者视频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引入是提升课堂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一种直接的感官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播放动画片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节内容来体会音乐的内在含义。例如,在歌曲《浏阳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花鼓戏《双送粮》的部分情节,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歌名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提到《浏阳河》,对小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三、开展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活跃度
        音乐是一种故事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开展情境模拟,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创设故事情境时,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音乐故事,促使学生主动的深入理解音乐内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内涵较深的音乐故事无法正确理解,音乐故事的选取应恰到好处。例如,在《十二生肖趣歌》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12名学生分别扮演12生肖,在音乐声中模仿所扮动物的动作特征进行表演,主动地探讨歌词内容并为12生肖排序,进行现场情境模拟。


情境的创建能够促使学生自主讨论并研究音乐内容,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四、开展音乐流派教学,丰富理论储备                                                                                                                           小学阶段的音乐内容较为浅显,如果只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会导致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匮乏,无法真正完善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引入多种不同流派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不同流派的音乐所体现出的精神以及含义都是不同的,如古典音乐能够传达优雅的韵味,流行音乐则朗朗上口、流传广泛,而民族音乐则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内在的民族意蕴。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选择多种类型的音乐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流派的类型,挖掘学生的音乐特长。例如,在《鸿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蒙古族的传统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性,让学生体会其中传达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族音乐对学生艺术修养的熏陶,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其中传递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开展音乐类实践活动,丰富课堂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并不属于正式的考试体系,因此,音乐课程的设置出现时长少、课程单一的状况,不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当重视音乐教学的素质作用,丰富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在实践活动中使小学生热爱上音乐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班级音乐会”,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曲目进行练习和展示。通过“校园小百灵”“才艺大比拼”“我是小戏迷”等比赛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人文和音乐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始终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新路径的探寻,更好地让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享受音乐的美好,陶冶情操,提升艺术底蕴。
参考文献:
(1)刘子艳.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67
(2)秦晓雯.即兴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基于洞泾镇小学405名学生的实证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10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