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尹刘倩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以听话、说话为基本表现方式,但它绝对不是“听话”“说话”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或陈述事实,或抒发情感,或议论评祈,展开交流,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贵州省兴义市红星路小学     尹刘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以听话、说话为基本表现方式,但它绝对不是“听话”“说话”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或陈述事实,或抒发情感,或议论评祈,展开交流,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所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话说话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而这些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养成的。
       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加强调双向互动性,是信息的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因此,它不仅要求听说技巧,还要求具备待人处世、谈吐举止、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可以说,它要求的面广了,标准也提高了,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但在现实中,低年段的口语交际训练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被当作语文课的点缀。如何解决教口语交际难得问题也许在《课程标准》中可以获取一些答案及对策。
        一、降低要求,激发兴趣
        低年级口语交际,我们可以把目标定得低一些,不专注于学生说得怎么样,只要求他们口齿清楚,说话围绕话题,并通过贴近生活话题的选择、有效的情境创设、有效的鼓励评价,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想听,想说,想询问,想讨论。设置一定的情境,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激发思维和口语表达需要。情境是交际双方产生语言的动力源泉,因有“物”有“意”,置身其中,激起交际者浓厚的兴趣和情感,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拓展,使交际者产生某种“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情动而辞发”,以致滔滔不绝,自然而又自信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因为话题来自于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可能保持较高的交流“需要”。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与表达不到位、用词不当的情况肯定不少,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多提示,多帮助,为学生树立规范的榜样。教师的评价是引导的有利工具,从学生交流的主动性去评价是引导低年级学生进入交流状态的最好的途径。
        二、 教材整合,高效训练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同样需要依据一定的法则作指导。坚持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它要求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应当实现训练目标的优化,对训练的步骤和组织形式的确定、方法和媒体的选择,必须着眼于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即教学过程在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达到走向整合、追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效应。



        三、 课外阅读,增加语言习得
        通过加强语文课堂实践与课外阅读练习,学生可以习得更多的语言,增加语言素材积累,他们的观察更细致,情感更细腻,体验更深刻。在课外阅读中实行民主教学。一个轻松、活泼、热烈的口语交际环境,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自由、安全、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意谓着口语交际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给学生的感觉是:口语交际课是轻松的、自主的,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民主的氛围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口语交际训练的民主原则就是要做到:形式自由组合,气氛平等和谐,思想放胆随意,表达言无不尽。以《找春天》为例,由于学生对春天不注意观察,所以他们对春天的观察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对春天的美丽感受不是很深,季节的舒缓更迭对他们来说很难引起惊喜。但是通过对春天古诗的背诵,对各种春天儿歌、春天文章的阅读,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就大大加深了,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读者对于生活本身关注的一种提醒,阅读使学生大大增强了观察的自觉,指导了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的顺序感,加强了观察过程中的记忆与体验。从这一点来说,课堂上“例子”的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开展对口语交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四、 穿插课堂教学,重视技巧训练
        口语交际的练习,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而肢体语言、音色、语速、表情等都应该成为训练的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这些非语言方面的锻炼是不足的,声音偏小,语速过慢或过快,光顾讲清事情而不注意礼貌用语,讲话时不能专注于听话对象,缺乏适当的手势动作等现象都是存在的。口语交际训练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是口语交际训练不同于以往听说训练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双向互动”是人与人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即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凭借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互相启发和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过程。讲互动,重在参与和实践。在以往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生的嘴一般都“封”得“紧”;如果说,要对学生进行交际技巧的训练,最好的立足点在课堂,课堂中要进行有效的发言训练、朗诵训练。通过对发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大声发表意见的习惯,认真倾听、边听边记边思考的习惯,乐于补充发言的习惯,健康争论的习惯。通过朗诵的指导训练,让学生养成扣住重点词说话的习惯,能够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地发言,这些都可以增加口语交际的印象分,很好地加强交际的感染力。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更应该提倡在生活中学生与父母多交流,与身边的人多交流,与各行各业的人多交流,更加注意观察自然,观察身边的环境,观察周围的生活,保持开阔的视野。口语交际,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它是学生学习的一项主题内容。教师重视它,实际上更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提倡,蕴含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待,更体现了教师对生活语文、大语文观的追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