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施工电梯附墙非标准连接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尚旭东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塔吊、施工电梯附墙常以厂方所提供的标准化杆件为连接依据,但部分情况下也需自行制作非标准杆件。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塔吊、施工电梯附墙施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从妥善处理附墙施工问题、制定塔吊电梯一体化方案、注重塔吊电梯施工效果、明确塔吊电梯附墙数据等方面论述其非标准连接方法。
        关键词:塔吊;施工电梯;附墙设计;非标准连接方法
        引言
        在塔吊、施工电梯附墙施工过程中,若无法依据厂方标准化杆件加以连接,则需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做好数据调查等工作,确保所制定的非标准化附墙施工方案能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外,施工人员也需联合设计人员对塔吊、施工电梯所涉及到的基坑位置等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非标准化连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1施工电梯概述
        施工电梯基础一般布置在地下室底板或地下室顶板上,其标准节从基础面安装至作业层。施工电梯标准节附着于核心筒剪力墙进行上下,因施工电梯轿厢尺寸大于永久电梯井道尺寸,故施工电梯布置主要包括2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永久电梯井道安装非标准尺寸施工电梯;另一种是在核心筒内安装标准尺寸施工电梯,受施工电梯影响的楼板待施工电梯拆除后再进行施工。前一种方式占用永久电梯井道,延误永久电梯安装,且因井道尺寸限制,施工电梯采用非标准尺寸,即尺寸减小,运力降低,不利于人员及设备、材料的快速上下。后一种方式延误筒内水平结构施工,导致核心筒内楼板无法全部施工,进而影响后期二次结构、机电安装、室内装修等施工,从而对工程总进度产生影响。2种方式还有一个共同点,即施工电梯运行高度从底至顶,随着结构增高,降效愈明显。
        2塔吊、施工电梯附墙施工的具体要求
        (1)安全性。塔吊、施工电梯附墙施工需要注重安全性,一方面需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需确保塔吊、施工电梯质量不受到损害。通常情况下,在附墙施工中具有明确的施工规范。具体如下:①附墙架间隔距离需保持在3m到9m范围内,且导轨架高度≤7.5m。在实际施工期间,需对预埋附墙埋件所处楼层进行砼浇筑,进而增强附墙施工安全性;②在施工阶段,需保证螺栓固定牢固,并在升降机操作流程中杜绝与附墙架接触;③附墙架在塔吊、施工电梯连接工作中需将其最大水平倾角限制在8°,防止出现危险事件;④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将预埋件误差控制在5mm范围内,防止误差较大造成工作人员操作不当;⑤常规升降机使用年限为5年,为了促使施工环节中具有较高的安全保障,应对施工升降机定期进行校验,尤其针对“转矩转速传感器”、“防坠安全器”等器械应及时加以检测。在未完成检测任务之前应先行解开离心式限速装置与锥鼓型制动器,以免出现误操作而引发危险。另外,还应对螺栓等装置进行清污处理,从而为塔吊、施工电梯附墙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2)便捷性。在施工现场布置施工电梯时常需要考虑到其便捷性特征,由此为施工人员落实施工内容带来便利。一般而言,施工电梯所选位置需结合施工材料的进出渠道,常以宽阔的空间楼层为最佳位置。在选择施工电梯时还应注意的是:为了给施工人员提供方便,往往需将施工电梯设置于建筑物中部区域,并开设专门的施工通道,防止施工环节出现相互影响等不良后果。目前,常选用的施工电梯在搭配塔吊进行使用时通常将载重范围限制在1t到3t之间,且运行速度≤60m/min。对于附墙架,则应确定好附墙架之间的间隔距离及型号等,按照具体操作要求细致分析附墙架受力极限,这样才能促使塔吊、施工电梯在采用非标准化杆件进行连接时能获得最佳效果。


        3塔吊、施工电梯附墙非标准连接方法的关键点
        3.1电缆、附墙架及部分导轨架拆除
        当施工电梯达到设计使用高度后,拆除电缆、附墙架及部分导轨架,保留轿厢及部分导轨架,导轨架保留数量满足轿厢固定在钢平台上即可,宜为4~6节标准节。使用塔吊将拆除的标准节放置于现场空置区域。
        3.2注重塔吊电梯施工效果
        其一,在塔楼基坑开挖环节,应当先行确定好塔楼施工范围,然后再进行测量放线,在吊车的帮助下快速完成开挖任务,防止出现超挖问题,最后科学安装塔吊加强节;其二,施工人员需依据设计图纸对塔吊基础进行钢筋绑扎。同时,还可利用“模板木方”对塔吊基础进行密封处理,这样可增加后续连接操作的准确性。
        3.3电梯翻板门设计
        由于在高位附墙位置爬架与电梯梯笼间距有限,取消了电梯翻板门的上下门联动结构,改造为独立的上部推拉、下部翻板的构造:上部上推为开,下拉则关,下部则做成翻板门,向外推出为打开,可跨过爬架门搭在结构上并成为通道,人员可进出,向上拉回则为关闭电梯门。
        3.4安全控制要点
        1)电梯基础钢平台通过塔吊垂直吊装,吊装过程应严格遵循吊装规定。2)吊装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必须系牢安全带,作业人员上下设专用爬梯,作业平台脚手板铺设严密。3)电梯基础钢平台提升到位后,应确保每个主梁端部与钢牛腿或垫梁完全搭接,并确保焊接连接良好。安装完成后,应将钢平台周边与核心筒墙体间的翻板恢复,确保防护严密。
        4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安装前,施工单位应对构件的产品合格证进行检查,并复验记录构件的尺寸。钢结构的变形、缺陷超出允许偏差时,应进行处理。2)焊前检查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及错口量,坡口内和两侧的锈斑、油污、氧化铁皮等应清除干净。第1层的焊道应封住坡口内母材与垫板的连接处,然后逐道逐层累焊至填满坡口,每道焊缝焊完后,都必须清除焊渣及飞溅物,出现焊接缺陷应及时磨去并修补。3)遇雨、雪天时应停焊,构件焊口周围及上方应有挡风、雨棚,风速大于5m/s时应停焊。4)移动附墙与钢结构安装完成后分2道刷涂防锈漆。5)严格按照相关规范验收,增加构造措施,保证辅助附墙结构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侧向刚度。6)在升节过程中驱动吊笼运行必须将加节按钮盒或操作盒移至吊笼顶部操纵,不允许在吊笼内操纵。7)利用设置在吊笼顶部的安装吊杆进行安装工作时,吊杆的最大起重量为200㎏,不允许超载。吊笼载荷也不允许超过额定安装载重量。安装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吊笼。8)吊笼运行时,人员的头部、手及装运的物件绝对不准伸出吊笼护栏。直到所有的连接螺栓已完全紧固、吊具从刚安装好的标准节处拆除后,才能驱动吊笼。9)每次升节完成后施工电梯应进行试运行,检测各安全限位装置是否完好有效,同时复测标准节和片式辅助节的垂直度。
        结语
        综上所述,将核心筒内施工电梯进行分段设计运行是超高层建筑电梯应用的一种新思路,为国内第一次应用,其将电梯分段设计和基础设计相结合,技术稳定可靠且应用面较广。我国正处在超高层建筑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均为“核心筒+外框柱”形式,本文所介绍的分段提升式施工电梯的方法,根据不同结构对尺寸进行适当调整,均可应用于其核心筒施工电梯,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马怀章,孙家齐,夏峰海.附着式提升脚手架在超高构筑物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0,32(6):553-555.
        [2]李久安.电梯井可伸缩、折叠、提升式操作钢平台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7,46(增刊2):618-620.
        [3]姜勇,金泸栋.电梯井定型化可提升式钢平台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4(4):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