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提升急救护理技能服务社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人文关怀教学法,为了探讨此种教学方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护生急救技能的提高的应用效果。我们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组调研。研究结论表明人文关怀的渗透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急救能力,是护生从理论向实践过渡的桥梁,从而提高了急救护理学教学效果。经过探讨,人文关怀在教学中的使用对于急救护理学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人文关怀教学法 高职高专 急救能力 运用 探讨
人文关怀教学法是适应新时代医学发展背景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随着社会压力,工作节奏的加快,一些慢性疾病年轻化、提前化,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里社会因素更加密切,人的情绪状态、心理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现代医学对人的心理护理显得格外重视「1」。所以提高高职高专护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医学人文关怀能力,是适应医学发展、提高就业能力、促进职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高职高专加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除了在理论教学中的渗透,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联系实践的优势充分发挥。加大护生的实践课时,通过大量的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人文关怀教学更好的渗透到实践教学之中。
1、实验方法
?1.1研究对象以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专科生,其中133名学生为试验组,另外136名学生为对照组。
1.2实验方法:我们以急救护理学实训课为例,采用标准化病人,设计案例,进行团队急救的教学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并拍下视频。实验组采用人文关怀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束后针对此次活动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反馈意见归纳总结。并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比较两组的学习效果。
2、实验设计及结果
首先,在实验组设计一个临床疾病案例,让大家分组进行团队急救角色扮演,最后选出一名同学来总结。最后结束的时候给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表为我们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发出调查表133份,收回有效问卷133份,回收率100%。
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96.3%的学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效果比较好,97.7%的学生认为人文教学对自身是有帮助的,98%的学生认为人文教学可以加深对护理工作的认识,90%的学生认为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所启发,有99.25%的学生有兴趣参加人文关怀教学,98%的学生希望能够多开展人文关怀教学,90%的学生对积极护理学的教学持满意态度。
另一方面我们从期末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来对比一下;课程结束,两组同学均给予相同难度的理论闭卷测试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前随机抽签决定考核内容,每人考一项技能,包括操作前的物品和病人的准备、操作中相关问题的处理以及操作后的整理工作。由其他教师进行监考,其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相同。
卡方检验:值为0.01,p<0.1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救护理学考试的成绩分别为:实验组考试理论平均分数为90.9分,技能平均分为94.75分,对照组考试理论平均分数为88.9分,技能平均分为91分,实验组的理论与技能平均成绩比对照组的成绩高1分与3.75分,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3、探讨
3.1人文关怀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
3.1.1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人文关怀教学法对急救护理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将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这有这样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才能互通,教学、科研、实践技能才能紧密结合「2」,才能有效地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及动手能力,解决护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而人文关怀教学实施起来很难,因此,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无论是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还是工作方式、教学手段等,都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以适应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
3.1.2强化护生急救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在实际工作中,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需要医护工作者共同配合,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护生团队合作精神,「3」尤其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模拟临床实际病例,让护生了解临床情境的多样性、危急性和多变性,使他们体会到群体抢救的紧急氛围。这样做不仅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同时培养护生团队协作精神,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急救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1.3提高护生的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所以教师在急救病例的选择中,要结合临床实际,要求护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4」有条件的情况下护生需要要到临床收集真实病案,需要综合已学过的急救护理学和内、外科护理学及护理学基础等知识,广泛运用各项护理操作技术解决问题。在急救护理学实验中,护生不但要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心电监护等急救技术,而且要熟练掌握静脉输液和与病人沟通等技能。
4、总结
人文关怀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训练技能的方式,学生在护理模型上面进行多种模拟性操作,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并做出决策,教师通过人文关怀教学可以直接观察学生的技能、态度及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做出准确评估,并能随时反馈给学生,当学生通过人文关怀教学而熟练掌握技术后,到医院实习时,就会感到比较轻松了,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而焦虑。人文关怀教学特别有利于训练学生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总之,人文关怀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尝试。
【参考文献】:
「1」李琳、张琼.体验感知教学法对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探讨.当代护士.2016.03.
「2」沈雪萍.基于人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15.142.
「3」熬新.急救护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7.
「4」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2005.
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项目(2018YGZ36)
通信作者简介:李新鹍 1984.09、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从2008年至今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戈云芳 1985.01、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从2007年至2009年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010年至今从事护理专业教学研究工作。
通讯地址:保山市隆阳区九龙路美伦珍珠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