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次电缆接线是电气设备安装的最后一道工序,在电厂基建期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线的正确率直接影响后续调试工作的进展。由于接线人员的技能水平、熟练程度不一,导致接线正确率往往差别较大,特别是国外项目,具有专业接线技能的人员很少,而且国外技术人员对中国图纸的接线表达方式不熟悉,给接线造成很大困难。接线的可视化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解决了人员技能需求高及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整合了接线、校线工序,保证了接线到调试的无缝过渡。
关键词:电缆接线表、二次电缆接线、可视化
1、可视化电缆接线方法简介
为简化二次电缆接线过程中繁琐工序,提高接线正确率,消除接线后校对电缆的工序,提前发现解决二次设计问题,切实提高接线的施工效率,对电缆接线的工序进行了整合。由技术负责人员将接线所需的所有数据收集、分析、提炼,编制成可视化电缆接线表,施工人员据此即可展开接线工作,不需要额外的对线、标记等工作,提高接线专注度、减少过程环节,从而降低错误概率。
可视化电缆接线表主要作用可分为三个方面:
将电缆有关的所有信息进行直观的表达,包括电缆本身信息、接线和较线人员信息、对侧接线信息等;
作为接线质量和接线能力评估提供依据;
便于针对特定人员、特定系统进行接线检查和统计,具有可追溯性。
2、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其功用
2.1可视化电缆接线表优势和适用范围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海外项目将面临国内劳工老龄化、国外劳工技能低且国内劳工输出数量受限的问题,这将严重制约电建企业自身技术优势的发挥和国外市场的竞争力,提高项目当地劳工的可用性势在必行。可视化电缆接线表从根本上解决了接线技术劳动力问题。
可视化电缆接线表的适用性比较强,其对接线人员技能水平要求较低,不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适用于专业接线人员匮乏的项目,解决接线人员不足及技能要求高的问题。它是在传统端子排图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其不采用专用和特有地区性习惯,只约定接线相关的信息,简单、清晰的将所有接线信息在表内显示,相比传统的端子排接线图更适用于国际项目。
2.2电缆接线表实施步骤
2.2.1接线表的内容
接线表形式如下:
接线表主要表达的接线内容有:
电缆标号及型号:包括电缆的KKS编号和电缆具体型号。
电缆始末端柜子编号和名称:包含电缆两端接线柜的KKS编码和名称。接线信息:需接线的端子排编号,接线端子位置、编码、端子号、线芯号等。
2.2.2实施方法
1)确认范围,编制接线表。根据项目特点及设计文件类型确认实施范围,收集设计端子排图、DCS I/O清册将相关接线信息填入电缆接线表,对线芯进行预分配,定义每个线芯的接线位置。
2)设计原理图核对。核对二次接线原理图、KKS编码,检查控制回路与相关信息是否一致。
3)电缆信息核对。检查电缆敷设图、电缆清册中相关电缆信息是否与原理和接线信息表一致。
4)修正接线信息。将信息不一致的问题进行设计修正,调整接线信息表并升版相应图纸。
5)投入使用。正式出版接线信息表,替代原端子排图的作用,附与柜体后方便于接线人员使用和后续信息查询。
2.2.3实施可视化电缆接线表的优势
节省工序。电缆表编制的过程就是对二次图纸审核的过程,接线完成后无需调试人员对二次接线进行二次校对。
信息整合提炼。编制电缆接线表时需要结合二次接线原理图、KKS编码设计手册、DCS I/O清册、电缆敷设图、端子排图、电缆清册,将相关图纸通过电缆接线表表贯穿起来。通过检查二次接线原理,核对设计图纸,能够深入理解设计理念,有效的将设计信息与施工信息结合。
便于核查。每个二次保护柜子二次电缆的接线表都贴到柜后,方便后续查询、核对,任何人员都能清晰的看到接线完成情况,同时可利用此表进行功效统计。
技术需求低。电缆接线时无需在带端子排图、接线原理图,无需在逐个进行记录核对,只需按照接线表对应关系进行接线,降低了对接线技术工人的技术经验要求,经过简单培训即可胜任此项工作,节省接线时间,避免了技术经验不足引起接线错误,同时也大大减少后续调试工作量。
程序化施工。电缆敷设期间即可安排专人按照接线表安装线号,简化了边装线号边接线的复杂流程,将接线期间的套线号工序提前完成。接线时只需按照安装好的线号和电缆表中对应位置进行接线,无需图纸,实现二次电缆接线工序程序化。
优化劳工管理。根据接线信息统计功效,对施工人员进行分类筛选,有利于当地劳工的管理。
3 可视化接线表的应用效果及推广性
经过在巴西某项目现场实施,可视化接线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线过程基本全部由巴西人员完成,中方人员只进行接线表编制及施工监督指导,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项目对中方接线技工的依赖,保证了项目可控性。同时由于大量采用当地人员,促进对当地就业发展,提高了公司在当地社会形象,在国际项目上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4 可视化接线表编制注意事项
电缆接线表的编制需要整合所有二次电缆接线相关图纸、资料,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的人员进行编制。因此将关于设计原理、方案性的工作交由中方人员,重复性施工、检查工作交由当地人员执行,发挥各自所长。
接线表编制完成后应作为正式的施工文件进行保存,便于后续问题追溯。
接线完成后应补充完整相应的接线施工信息,包括接线人员、校验人员及相应时间,便于事件追溯和统计。
5 结语
电力基建企业走出去已成为现行趋势,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本文提出的可视接线方法经过国外工程的实践,其具有良好的实施和推广性,能够切实的解决接线技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解决海外项目技能人员短缺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中国电力出版社
[2] 牟思浦 《电气二次回路接线及施工》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