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 开关线圈频繁烧毁引发的对操作回路改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9期   作者: 张学峰 曹少飞
[导读] 结合典型的F-C开关分、合闸操作回路,剖析了分合闸动作原理,指出当开关因操动机构或电气回路异常导致开关拒动时
        摘  要:结合典型的F-C开关分、合闸操作回路,剖析了分合闸动作原理,指出当开关因操动机构或电气回路异常导致开关拒动时,存在分、合闸线圈会长时间带电而烧毁的隐患,并从软件逻辑、二次回路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供保护装置生产厂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线圈烧毁;操作回路;开关拒动;改进。
0 引言
  F-C成套组合开关适用于需要频繁进行分、合闸操作的场合,因其开关性能的个体差异,无法准确估计每一次分、合闸所需的准确时间,一般做法是将一次分、合闸指令脉冲统一设置为3-5秒,然后依赖主开关辅助触点的开断来分断电流,这样的操作回路配置失去了分、合闸过程的监控,一旦发生综保出口继电器粘连、辅助触点不变位、传动机构连杆松动、轴销脱落、行程开关超行程、合闸铁芯卡涩等电气或操动机构方面异常时,线圈就会在指令持续时间内一直带电,将会导致分合闸线圈烧毁、综保装置跳、合继电器触点烧毁、直流空开跳闸等严重后果,为避免此类现象的频繁发生,本文通过剖析动作过程,从二次回路、软件逻辑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1 操作回路概述
         某电厂6kV电动机开关均采用澳大利亚通用电气设备公司生产的电磁操动机构VCR193真空接触器+熔断器WFNHO-7.2,配置珠海拓普公司生产TOP9720-M型综合保护装置,典型的操作回路原理见图1,其中KMI,KM2为合、分闸中间继电器,型号:西门子3TH30 40-1X,线圈直阻2 kΩ,并接3.5 kΩ(实测值)计数器;R4,R5阻值5.6kΩ;TWJ,HWJ为跳合闸回路监视继电器:线圈直阻4.5KΩ,继电器小于50%额定电压不启动;开关本体跳闸线圈(TQ)电阻为50.8Ω,跳闸继电器(TQJ)型号为宏发HF115F,接点容量为:150W(额定电压直流110V,电流为150/110=1.36A),其特性为接点闭合电流可大于额定容量,但返回电流(断弧)不能大于接点容量,否则会出现接点拉弧烧坏,跳合闸指令有DCS系统设置为每次发脉冲时间为3-5秒。
        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多起在正常手动分、合闸时,保护装置跳闸继电器TQJ、开关本体线圈TQ同时烧毁的事件,动作过程分析如下:


图1

  1. 1 当运行人员手动分闸时,外部跳闸指令经经DCS(热控分布式控制)系统将指令展宽3-5秒,启动跳闸继电器(TQJ),经TQJ接点控制分闸接触器KM2,KM2接触器,再控制跳闸线圈(TQ),若开关本体线圈(TQ)正常动作,开关(QF)辅助触点C就会断开分闸指令、电流并断弧,若TQ拒动,QF辅助触点C未及时断开,此时TQJ接点电流为110/50.8=2.17A,大于额定电流1.36A且持续时间为整个指令脉冲期,就会烧坏KM2、TQ线圈,而当指令脉冲期过去,接点返回时,将会烧毁保护装置跳闸继电器TQJ。
 1. 2 从以上分析可知,当TQ拒动或者开关本体的辅助触点C转换不到位,都会使得继电器线圈长期带电。其中TQ拒动的主要原因有保护装置出口继电器触点粘连、分闸回路触点氧化电阻增大,分闸瞬间线圈两端电压低于50%Un,线圈绝缘老化流油、铁芯卡涩等,开关本体的辅助触点C转换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有辅助开关机械机构不灵活,本体机构变形卡涩、行程限位开关超行程等,当这些固有特性和隐患不能完全消除时,就有必要通过二次回路或软件逻辑加以完善,避免扩大事故范围。
2  操作回路改进措施
2.1 二次回路方面
(1)考虑到分合闸二次回路的缺陷,可将在分、合闸回路中串接的KMI,KM2接触器触点更换为瞬间闭合,延时断开的延时触点,延时时间应大于FC开关的最大动作时间,小于分、合闸线圈的承受范围即可。
(2)在保护装置操作板内增设大容量的防烧继电器FSQ,将其常闭触点串接入分合闸回路,由保护逻辑驱动,当在正常分合闸时间内仍不返回时,就触发,主动将常闭触点断开,间接隔离外部指令。
(3)通过分析保护装置历史记录的实测分、合闸时间,将开关正常分、合闸的最长时间加上一定的裕度,设置为DCS系统脉冲指令的展宽时间,确保总时间不超过HQ、TQ、HQJ、TQJ允许范围,依靠DCS指令外置的大容量继电器触点的返回来断弧。
(4)为克服线圈本身的故障,可在开关本体设置双跳、合闸线圈,双辅助触点,确保开关本体可靠动作、辅助触点C能可靠断开分、合闸电流。
2.2 软件逻辑功能方面
(1)考虑到综合保护装置可实时采集分、合闸指令变位、开关辅助触点C变位、保护动作发生的绝对时间,并且是毫秒级,可利用DSP芯片强大的运算能力,实时计算分、合闸指令持续时间,将持续时间与整定值比较,若超时,就可驱动相应的FSQ继电器动作,直接分断跳合闸电流和指令,整定值可取开关多次动作的最大时间,并留有一定的裕量,但必须小于分、合闸线圈可承受的时间范围。
(2)考虑到FC开关辅助触点的切换有个共同特征,常开触点切换成闭点要比常闭触点切换成常开触点滞后,一般在40%-60%的行程,这就可以利用综合保护装置可实时采集合、分闸过程中常开常闭接点转换时间差,并与整定值进行比较,动态监视分、合闸时间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开关各部件轻微劣化迹象,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3)考虑到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有电量保护动作出口时,应优先保证开关不拒动,逻辑中可闭锁FSQ继电器动作,多给开关成功跳开的机会。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典型的F-C开关分、合闸操作回路,剖析了分合闸动作原理,指出当开关因操动机构或电气回路异常导致开关拒动时,存在分、合闸线圈会长时间带电而烧毁的隐患,并从软件逻辑、二次回路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供保护装置生产厂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
[1]刘玉涛.6kVFC开关跳闸拒动研究[J].机电信息,2012(36):1-2.

作者简介:
张学峰(1982—),男,河南鹤壁人,高级技师,工程师,从事发电厂继电保护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