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1月~2019.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选取的例数为5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病患平均分为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在经过护理之后,研究组护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上,研究组发生的概率较低;在出血量对比上,研究组的出血量相对较低;在对护理满意度对比上,研究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值范围在0.05以内)。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综合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围绝经期所指的是女性的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直到绝经后一年内的时间段,根据不同人体质的不同,围绝经期的时间长短并不统一,时间短的话只需1年到2年,如果时间较长则可达到10年以上[1]。在围绝经期期间女性的卵巢功能不断衰退会导致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出现底下的现象,卵巢发育受到阻碍从而不能正常进行排卵的活动[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是因为神经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子宫不规则出血现象,病患体内的雌性激素分泌量会出现明显的减少从而会对生殖神经内分泌机制的调节产生不良的影响干扰,最终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现象,但是并不会导致生殖器官发生器质性的病变[3]。目前对该病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具有出血量大和出血时间较长等特点,因此需要配合适当的护理才能给病患更好的治疗护理体验。本文研究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的综合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1月~2019.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选取的例数为5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病患平均分为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常规组中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53岁,年龄段平均数值为(47.5±2.3)岁;研究组中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54岁,年龄段平均数值为(48±2.5)岁。两组数据一般资料对比P值范围大于0.05,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纳入标准:(1)所选取的病患在临床诊断中都符合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标准;(2)病患学历水平在初中及其以上,能够和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3)病患无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精神方面疾病;(4)病患对本次研究表示支持并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学历水平在初中以下和无法进行良好沟通的病患进行排除;(2)对本次研究表示不支持态度的病患进行排除;(3)对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精神方面疾病的病患进行排除。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病患基本的临床指标进行严密观察,按照医生的嘱咐指导病患正确用药治疗以及进行饮食指导等。
研究组病患则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具体为:(1)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表明,当病患对病情的认知程度越高则治疗护理的配合对会相应提高。在对病患进行综合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病患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采用适当的话术和方法来向病患普及和病情有关的健康知识,让病患能进一步加深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了解治疗方法所能够带来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对护理的依从性。(2)对病患进行心理护理。由于受到病情的影响,病患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和病患进行沟通,了解病患心理所想来对其进行适当的开导,帮助病患转移注意力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和病患家属主动沟通,指导家属对病患进行正确的护理安慰,让病患能够感觉到家人所带来的温暖。(3)身体护理和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嘱咐病患多卧床休息,可以适当的进行翻身和抬腿等活动,帮助病患活动肢体保持身体机能;对病患阴道的出血量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如果病患的出血量较大则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保持病患外阴的清洁,使用温水进行清洗,配合PP粉溶液来对会阴部位进行清洁,降低阴部感染的发生。在住院环境方面,护理人员要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通风,保持良好的室内温度和空气湿度,让病患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护理。
1.3观察指标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出血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为(x±s),计数资料为%,两组数据对比P值范围在0.05以内。
2结果
2.1护理效果
在经过治疗之后,研究组中护理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17例,效果为良好所占比例为6例,总体优良率为92%;常规组中护理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15例,效果为良好所占比例为5例,总体优良率为80%。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效果相对较好(P值范围在0.05以内)。
2.2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研究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例,发生概率为8%;常规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5例,发生概率为20%。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值范围在0.05以内)。
2.3出血量对比
在进行护理之前,两组治疗期间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值范围大于0.05);在进行护理之后,研究组病患出血量为(45.9±2.8)毫升,常规组病患出血量为(98.4±9.7)毫升。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患出血量相对较低(P值范围在0.05以内)。
2.4对护理的满意度
研究组中对护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为18例,表示满意为6例,总体满意度为96%;常规组中对护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为16例,表示满意为6例,总体满意度为88%。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值范围在0.05以内)。
3讨论
围绝经期是成年女性在绝经期前后会经历的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这也是女性卵巢功能发生衰退的一个过程。临床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都为无排卵型功血的病患,病患的月经周期持续时间会出现长短不齐的现象。目前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采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病程时间较为漫长,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手段。
综合护理是一种较为全面的护理方式,主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主要的护理理念,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身体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多个方面为病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病患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的缓解出血的现象。
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在经过护理之后,研究组护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上,研究组发生的概率较低;在出血量对比上,研究组的出血量相对较低;在对护理满意度对比上,研究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值范围在0.05以内)。
由此可见,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4):131+141.
[2]于水莲.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9):158-159.
[3]郭丽,刘遂弢,黄小洁,黎丽嫦.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5):85-86.
作者简介:温静(1983-01-07),傣族,籍贯:云南,职称:中级(主管护师),学历: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