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武晓芳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高油高热量的食物逐渐改变了人们普通的饮食结构,其次,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危害,除此之外,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运动的时间也就相对受到了压制。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我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的大幅度提升。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和预防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机构应该主动担负起调整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策略和措施。本文根据分析心血管疾病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达到提升和保护公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预防;护理干预
        1.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1调节患者的心理平衡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首先是患者担忧的心理,主要表现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治疗效果过于担忧,从而导致忧虑的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使身体进入虚弱并且无力的状态,影响最终的治疗。其次是绝望心理,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深,患者的治疗过程需要较为特殊的检查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患者的心理会受到一定的刺激,而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下降往往会出现不安和恐惧的情绪,影响自身行为的自理。除此之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怀疑的心理,也就是说患者不能对自身的心血管疾病病情产生正确的认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变得较为敏感,并且对医生对其病情的判断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一些患者还会产生和医生的对抗心理,他们往往不能对医生对自身病情的诊治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不能保证自身对医生医嘱的严格遵守,影响病情的治疗和恢复。所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一定要营造一个较为轻松科学的治疗氛围,并且从患者内心的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方案。首先,相关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外部护理环境的舒适,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紧张氛围,其次,再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并且根据记录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1.2合理的饮食配合
        根据相关的资料可以得知,我国民众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居民可以摄入一些对心脏和血管有益的食物,就会大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一般来说,对于已经患心血管疾病的病患,在烹饪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盐分和脂肪成分较低的食物,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较为科学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暴饮暴食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含糖饮料和食物逐渐代替了自然食物的地位,患者食用过多高糖食物,往往会增加其能量的总摄入,打破营养的平衡。盐分较高的食物还会对人们的血压产生影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减少高盐分食物的摄入,也能够有效的稳定血压。除此之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动物脂肪的摄入,并且运用鱼类来代替肉类的摄入,鱼肉中的鱼油可以有效降低成年人因为冠脉疾病而引发的死亡。大多数的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所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饱腹感,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还能够有效的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1.3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改变传统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护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向患者宣传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是要求患者戒烟,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无论是直接吸入,还是吸二手烟,都会增加民众患肿瘤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运动,定期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较低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概率,除此之外,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适量的饮酒,适度饮酒能够有效较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们要尽量避免过度饮酒,过度饮酒不仅会危害自身的健康,还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护也有着重要作用,一些疾病的病菌甚至是在饮食过程中感染的,尤其是在外就餐时,餐馆为饭菜的可口,往往会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油脂,糖分和盐分,所以减少外食也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1.4控制患者体重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的基础代谢往往会越来越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的肥胖人数,身材较为肥胖的老年人在晚年往往会出现多种代谢类的疾病,加大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对于体重超重的老年人来说,其体内往往更容易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尤其是向心性的肥胖者,更容易出现内脏脂肪的堆积,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较低老年人的体重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5合理用药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所以患者往往需要终身的治疗,在配药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理人员要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首要基础,同时还要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使用剂量,药物的功效以及副作用有一个科学透彻的了解,其次,当药物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时,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药物治疗的商讨,以减小副作用的发生。血压的变化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医生还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的变化,当患者的血压过高时,医生要及时辅以降压药,当血压将至正常范围内时,医生不能随意停止降压药的使用,以减少血压出现反弹的现象。除此之外,对患者使用降压药有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低血压现象,当患者血压过低时,往往会出现头晕恶心等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出现,一定要患者平稳在床,以减轻血液在下身的堆积。除此之外,医生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随着患者年龄和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体内针对胰岛素的抗药性往往会逐渐增强,特别是向心性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但是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降低体内对于胰岛素的抗药性,体内脂肪的减少也会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对冠心病患者施以治疗前,一定要对患者体内的血糖量进行检测。对于年龄较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可以采用降低体重和体脂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通过改善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能够有效的达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2.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而心血管疾病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由于心血管疾病属于一种循环的系统疾病,所以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中,相关医院部门一定要保证心血管疾病的提前预防和有效治疗,护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将多种因素考虑进来,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对心血管疾病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对于病人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护理运用在临床的工作中,才能最大程度减小心血管疾病对民众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吴纯梅.浅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防治的护理干预方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9):167+169.
        [2]田彩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430-2431.
        [3]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07):72-73.
       
       
作者简介:
武晓芳,女、1986.11、汉族、山西阳泉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