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产业发展格局的国际化、复杂化趋势,使得新时期建筑企业为保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应顺应市场经济现代改革的需求,以长效发展目标为依据,优化财务管理机制,确立预算管理整体目标,在全面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基础上,对预算目标的实际执行指标进行量化,结合建筑企业内部效益发展目标,逐步完善财务绩效考核机制,为建筑企业构建现代财务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成本控制;财务预算管理;策略
前言:财务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基于过去一段时间内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数据分析、预测与决策,对下一阶段建筑企业发展资源进行规划的财务工作。为保证预算编制目标的合理、有序落实,推动建筑企业现金、资产等依照财务决策配置,建筑企业应结合内部发展需求与外部经营形势,在现代预算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明确预算编制指标、推动预算规划的执行、科学调整预算方案等举措,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
一、预算管理的职能作用
预算管理是建筑企业战略目标具体落实的载体,通过数字化形式将企业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预算目标,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到具体方案中,为企业业务活动、管理活动提供有效指导。预算管理主要有指导功能、内控功能、调配功能以及激励功能。指导功能作用就是以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发展方向,结合建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既能够有效落实企业战略目标,而且还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内控功能是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精细化、流程化、制度化安排,通过对企业运营流程进行具体规划安排,从而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保障,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调配功能是指根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编制预算方案,然后对企业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从而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激励功能主要是指对员工的工作潜能进行激发,促进员工积极学习与进步。预算管理的重要职能手段是通过绩效考评,提高内部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当前建筑企业在开展预算实践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一)预算编制目标与形式不合理
目前,在预算编制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存在预算规划缺乏执行性与战略性的问题,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预算目标与效益目标。一方面,建筑企业预算指标的设定不全面、不系统,现阶段,部分建筑企业在开展预算工作时,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准确,内容不全面,使得预算指标的制定与建筑企业长效发展效益目标存在矛盾,实行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在编制预算规划的过程中,忽视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找准新时期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缺乏科学预测的能力。
(二)对现代预算模式认识不全面
当前阶段,部分财务管理、决策人员更注重短期经营目标的实现,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将预算工作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参考,没有发挥预算工作财务分析、科学预测、决策参考等方面的作用,对现代全面预算理念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入,在价值管理、战略管理与系统管理方面缺乏经验。部分预算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起现代预算理念,对预算指标的设定、预算方案的编制缺乏新知识、技术的支持,实际执行性较差,影响了预算编制的整体质效。
(三)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与保障
产业竞争与发展形式的复杂表现,在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多发展与改革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市场风险与建筑企业内部需求发生了转变,对预算财务机制进行优化与调整势在必行。然而,从实践情况来看,尽管部分建筑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全面预算财务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但对配套监督与保证制度的改革进程却相对滞后,监管机制覆盖不全面。与此同时,预算规划的推行缺乏有效的保障基础,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不配套,也是影响预算规划全面推行的重要因素。
三、优化现代建筑企业预算编制与执行机制的有效对策
(一)组建专业化的财务预算管理团队,拓宽专业培训途径
财务管理队伍是预算方案的实行者,承担着制定预算规划、分析财务数据、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财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决定了建筑企业预算规划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企业应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应合理拓展财务人员交流与学习的途径,通过专业化的短期培养、专家讲座、专题会议以及组织优秀人员参与对外交流等形式,鼓励职工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在提高预算工作整体质效的基础上,为建筑企业优化预算管理机制提供人才基础。
(二)创新现代预算管理理念,提升预算规划的执行效率
全面预算不仅可以为建筑企业下一阶段财务活动提供科学预测数据,还能够优化财务决策,为建筑企业效益管理与经营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因此,在进行预算工作时,应在现代理念的指导下,全面、动态的了解市场发展规律,融入改革的浪潮中,发挥建筑企业经营优势,在系统预算、战略预算与系统预算中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为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实力,应结合建筑企业阶段性经营与管理需求,将预算指标与绩效评价考核机制联系起来,为预算改革在建筑企业的执行提供思想认识基础。
(三)完善预算管理的监督与保障机制
预算规划的实行不仅需要科学的对预算方案进行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同时,还需要通过过程监管与制度保障,对预算规划的实行情况进行控制与调节。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建立全过程财务预算监管平台,创新融合信息技术,构建覆盖全过程的财务监管机制,对预算任务的完成情况、指标量化分析结果、部门财务资源利用情况等进行动态监管,提升预算规划的可执行性;另一方面,应对配套的管理与保障机制进行调整。拓展各部门交流、沟通渠道,加强部门间的沟通,推进预算任务的协同进行,为现代预算机制的改革奠定基础。
(四)明确预算管理整体目标,对预算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财务预算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财务工作,是建筑企业内控管理的关键内容。在建筑企业中通过预算规划与财务指标参考,不仅可以提升资金成本的配置效率,基于价值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还能够通过预算目标的设定,为下一阶段的财务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财务工作实践调查来看,脱离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预算管理仅算是建筑企业的短期行为,短期内虽能够为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难以实现长效发展目标。因此,建筑企业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应统一预算指标与长效发展目标,明确预算管理的整体性任务,对管理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让财务人员在常规工作中,逐步落实全面预算管控的目标。除此之外,预算管理还应结合市场环境变化、政策引导、供给结构与新时期建筑企业的发展定位、经营方向等内容,对阶段性的预算规划内容进行调整,更好地为建筑企业长效发展战略目标的落实夯实基础,提升建筑企业增产增效的综合能力,让建筑企业在复杂竞争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
四、结语
总之,为更好发挥全面预算财务监督、过程监管、数据分析、科学预测等方面的作用,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起系统性的内控机制,建筑企业应针对现阶段预算编制指标设置不合理、规划内容不全面、预算方案可执行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专业化的解决对策,通过创新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组建专业化财务管理团队、合理设定预算指标、完善监督与保障机制等方面,积极推进建筑企业财务体系的优化改革,为建筑企业从容应对新时期复杂财务风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溯.现代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解决措施分析[J].纳税,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