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月第13期   作者:黄耀隆
[导读] 随着人们的现代化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混凝土具有成本低,抗压性强,易于加工的特点,因此,混凝土结构得到建筑行业的认可。
        摘要:随着人们的现代化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混凝土具有成本低,抗压性强,易于加工的特点,因此,混凝土结构得到建筑行业的认可。基于此,本文对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特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特点
        现阶段把混凝土结构作为在工程建筑中普遍使用的施工技术,这一技术在建筑行业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混凝土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构成是由砂石、凝胶材料、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搅拌、融合之后,形成的水泥制混合物。混凝土的特性包括抗压能力大,可塑性强,保持硬度时间长,如果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钢筋的强度,加倍地提升钢筋的支持能力,达到更加有效的耐震动抗摇晃效果。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搅拌混凝土一定要严格执行配比标准,避免不合理配比、浇筑不合格出现混凝土裂缝等问题,使建筑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混凝土强度、水灰比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运用混凝土结构技术,就要用到水泥。因为不同水泥的强度是有差别的,所以混凝土相应的也具有不同的强度。目前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时候,针对各类工程项目在混凝土的强度上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具体开展工程施工的时候,必须全面考察建筑工程的具体环境和该项目的施工规范,然后选用合理的水泥型号,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水灰比也是影响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的一个因素。因此,要确保混凝土结构达到该项建筑工程的标准,就要设置一个恰当的水灰比,以此来保证我们国家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我们国家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
2.2 温度条件的变化
        温度条件的变化是否符合混凝土合成的标准,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好坏。只有严格遵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外界温度的要求标准,才能使混凝土的浇筑顺利完成并且使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得到保证,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也就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特性的发挥。外界温度是导致混凝土内外部温差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混凝土的稳固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内外部温差越大对混凝土的影响就越大。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人员应妥善控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并最大化缩减温度应力。
2.3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是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具体来说,这一问题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市面上混凝土原材料种类较多、形式各异,质量参差不齐。因此给施工单位的原材料采购工作带来了诸多难度,如果缺少对这部分工作的监管,便极易使质量有问题的施工材料流失施工现场,最终引发一系列质量安全问题。
        第二,混凝土模板无法满足实际施工需要。施工人员所选择的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够平整,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缝隙,所以无法满足实际施工需要。此外,没有掌握好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厚度,因此给实际混凝土结构施工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也影响到了工程的稳步推进。
        第三,混凝土原材料配置问题也会影响到实际施工质量。因此施工过程中也应当对这一环节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将其落实到位。但从实际施工状况来看,却很少有施工单位能够做到这一点。
3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注意施工的整个过程都达到均衡与稳定。

并且,正常状态下,应该随时监控和测量混凝土材料的粘度,假如在结束搅拌的混凝土上又浇入大量的水,就会导致混凝土材料的粘度不够,使得结束施工之后,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标准。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还应该合理掌控混凝土构件的厚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也要充分关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出现特殊的天气状况时,比如高温和低温,就要尽量避开这种天气状况,在结束混凝土浇筑以后,还要按时给混凝土构件洒水加以养护,从而避免构件出现裂缝现象。
3.2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鉴于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施工单位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检测并记录,此时的温度记录对后期的施工会起到帮助作用。同时,相关施工人员还应该按照要求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养护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此外,在温度的测量时可以采用电阻性温度计,该类温度计不仅可以使得技术人员高效定位测量点,也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3.3 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建筑施工行业已经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施工原材料供应市场而言,因为缺少统一、完善的监管体系,所以很多缺少生产资质的材料供应商也都进入了这一市场,最终造成了市场格局混乱、原材料质量没有保证的局面。基于这一特点,施工单位需要严格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位,进而为后续相关工序的推进落实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安排专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并做好其培养教育。让其能够意识到原材料采购工作对整体混凝土施工产生的影响,进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
        第二,构建规范化的原材料采购流程,加强监督。要严格按照先核准材料供应商生产资质,再检验材料性能,最后再签订供货协议的方式进行材料采购。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引导相关负责人员将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落实到位,并合理规划好各类原材料的运输路线,使其能够及时入场,以免因此而耽误工期。以上述工作为基础,还需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约束,敦促其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第三,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原材料成本。要敦促相关负责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严禁为了压缩成本而使用质量没有保证的材料。
3.4 制订合理的混凝土的运输方案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准备阶段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稳定进行。其中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是施工单位前期要做的重要工作,混凝土的质量会受到外界温度和天气的影响,施工单位在运输过程中能否做好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有效的运输方式能够更好地保护混凝土的特性不被破坏,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前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制订出合理的混凝土运输方案,在工程开始后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前期制订的运输方案进行运输。一般情况下运输工具的选择要考虑到,可以使混凝土避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混凝土接触不到外界的温度,自身的温度也就不会随着外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次要采取避雨水侵泡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混凝土不要接触雨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状态和韧度不受到破坏,由此可见合理的运输方式能有效地保护混凝土不被改变。
4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行业已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型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各项技术和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赶超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建筑队伍在施工时也要不断地加强管理,改革创新。在展开建筑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此项技术得到高效运用的话,能够使得建筑效率有大幅提升。当然,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也要切实做到位,如此方可保证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工程质量也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对建筑行业来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海涛.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20(06):121-122.
[2]张杰,张银芳.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17):40+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