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乡规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后,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也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新时期,城乡规划呈现出新趋势,当然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以城促乡,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全面协调可持续;改革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进城务工,乡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城市的承载力远远不能不满足人们的需求。盲目的城市扩建只能带来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的自然问题,已经能够说明改变原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建设路径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城乡规划的新趋势
1.1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形成了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城市建设,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并且但城市与乡村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总体经济势头的向好,为改善这种不协调的其性发展,我国城乡建设不再以追求城市化为前提,而是转向了以城乡五位一体为中心的城乡规划体制改革[1]。
1.2注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以破坏环境换取的经济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近几年,绿色、协调、可持续、生态文明等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家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1.3空间治理,全面发展
与过去的城市建设审批不同,新时期城乡规划更加注重空间的合理规划。城乡统筹,上下一体的城乡空间规划,让城市更具人文色彩和自然风光,乡村也更加现代化,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显著攀升[2]。
二、城乡规划面临的问题
2.1城乡规划的理念差异较大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城乡规划理念不甚相同,因地制宜发展的要求较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规划理念能够推广应用,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出现了脱轨问题[3]。另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变革和发展,推翻原有的理念是十分不现实的,这就出现了前后不一,上下衔接难的问题。
2.2城乡规划的持续性较差
有部分地区的城乡规划完全是某位领导拍脑门决策或者是有利益输送导致的错误决策。这些城乡规划既不考虑周边情况,也不考虑发展价值,以谋取个人利益为主进行开发,往往因为资金链断裂,或者东窗事发被叫停,与原有规划格格不入,与未来没有发展意义,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3城乡规划的管控力度小
有的城市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政府支持发展工业,对于已经超标准的工业用地管控不严格,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侧面支持,工业用地面积已经远远超出标准,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2.4城乡规划的手段滞后
在传统城市规划过程中,调研勘探工作主要是采用现状踏勘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工作人员实地走访,绘制和收集大量的纸质资料,工作效率较低,出现错误的几率大。与大数据时代的电子设备手段相比相形见绌,无法适应精细化的空间规划需要。
2.5城乡规划的效果牵强
以生态文明为前提的城乡规划,其目的就是在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耕地破坏的问题。现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城乡规划是以扩大城市规模为目的,以增加城市外延为重点扩增土地。
一些地区新扩增的城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闲置,原有的耕地失去了其最本质的价值,也没有带来更高的效益。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城市规划的工作效率。
三、城乡规划工作的创新措施
3.1推进 “ 多方协同、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
像乡村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类似,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相同的规划理念不太现实,但是要尽可能地约束各地,秉承统一原则或相近原则,尤其是毗邻、接壤的省份,要协同一致,
避免多头发展,不仅浪费资源还破坏生产,降低城市规划的效率。
3.2科学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理念城乡规划出现过不少因为资金问题、违反相关制度问题、干部涉嫌违规问题等被叫停的现象,极度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领导干部、项目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追求城乡可持续发展 这一重责,不要因为一己私利,断送一个地区的健康发展。在制定规划时务必要慎重,要经过科学的测算,精确的分析,反复的论证,在不违背人民意愿,不背离法律法规、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操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拧成一股劲,上下联通,可持续发展。
3.3双管双控,严格制定规划标准
国外的城市化进程相对于国内开始发展的时间较早,经历的阶段较长,有一些成熟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有专家建议建立城市边界红线,根据各地的人口、土地,按照生态优先的发展要求,测算城市的规模和边界,把握城市建设的红线。另一方面,要依据当地的人文特色,发挥自然景观的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规划。
3.4更新城市规划工作手段
成功的城乡规划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还要能够结合以往的发展,协调未来的发展,保证城乡建设完成后,能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化、人本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技术人员要关注将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合到城乡规划工作中,开发新型小模块、精细化城市规划信息调研系统,为城市资料收集准确、全面性需求的充分满足提供依据[4]。并综合利用视频、录音、照片、文字标记的方式,绘制电子化城市规划信息图案,以便在短时间内记录城市规划空间内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建筑建设信息及地物景观功能、用途、运行情况,不断提高工作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
3.5追求土地规划的高利用率
针对现阶段部分城市过分注重城市建设而忽视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价值的问题,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要首先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并称一心为公的原则,统筹考虑在城乡规划中弱势群众的利益,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住房与环境、健康与就业等因素作为重点,统一规划,以土地高利用率为重点,注重土地利用系统科学性,不断改善城市规划中土地规划效能,最大程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乡规划在新时期呈现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绿色化、高效化的城乡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城乡规划依然存在着制度不合理、管控不严格、技术手段落后、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将城乡规划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学界对于城乡规划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污染防治等方面给予关注也是十分必要的。重视城乡规划,不断创新城乡规划的措施方法、优化环境,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将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认为,相信城乡建设会越来越合理,环境也会越来越美丽。
参考文献
[1]廖丽霞.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四川建材,2020,46(02):42-43+45.
[2]窦宗隽.基于生态文明的城乡规划建设转型发展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9):6-7.
[3]肖萍嫔.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4):9.
[4]腾飞.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0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