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影响因素及细节问题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2期   作者:陈庆利
[导读] 现场采样作为环境监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场采样的实施情况会对监测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产生重要影响。
        摘  要:现场采样作为环境监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场采样的实施情况会对监测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产生重要影响。在环境监测整个过程中,现场采样作为监测过程中的关键第一步。现场采样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会通过影响监测过程的剩余步骤,最终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现场采样应当注意的细节问题,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影响因素
前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从而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日益严重,雾霾天气、地下水污染导致癌症村集体出现,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同时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进行创新,保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完成。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工作量非常大,因为有大量的监测数据需要分析,同时还需要针对问题,研究解决的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科学证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样品采集以及处理方式。因此,需要关注环境监测现场采用的细节问题,才能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从而结合环境监测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汇总,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1 现场监测及采样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通常在实际工作中,控制环境质量,需要采用很多的手段,通过监测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首选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紧密型等工作。但是面对现场监测以及采样部分,质量控制手段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只有做好现场采样工作,才能保证采集样品的可靠性,才能更好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践证明,现场监测和采样监测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监测站应该重视这样的问题,在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的检查,避免出现错误没有及时解决,对后期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要是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数据和采集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在实验室,应该采用 QA 或者 QC 等方式,能够真实体现出环境污染情况,从而有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等。
2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影响因素
2.1 自然条件因素
        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中,对现场采样过程影响最大的是自然环境因素。这是因为自然环境存在着巨大的不明确性,不受人为控制,因此对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影响非常大。而在自然环境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又是天气因素,因为天气因素具有多变性。天气的变化比如下雨刮风,都会改变大气中的污染物成分和含量。而在进行水质监测时,河岸周边的环境变化都会给水质采样带来阻碍,最终导致出现误差。尤其是那些靠近河岸的采样点,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产生的误差也更大。在进行空气与噪声采样时,地形地貌是影响采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的干扰。
2.2 频率和点位因素
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采样频率的高低对于采样样品的精确度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采样工作人员要确定合适的采样频率,采样频率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宜。因此想要得到有效精确的采样样品,并通过样品获得环境污染的整体、真实情况,就需要秉承适度的原则,使采样频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当自然环境状况与采样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采样的点位变化会对最终得出的结果产生影响。
2.3 容器因素
        各类环境监测项目都使用采集容器,主要包括水体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和土壤环境监测等。首先,容器本身的材质就会影响样本采集,要选择科学的采集容器。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要是样品中含有已发挥的物质,那么就会对空气样本造成影响。此外,容器的密封性和保鲜性,对样本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针对土壤检测的过程中,要是样本容器的封闭性比较差,会降低保鲜程度,同时对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土壤的新鲜程度,也造成严重的影响,以此证明,容器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2.4现场因素
        对于环境监测采样,现场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对于现场的不可控因素也是无法避免的,因而工作人员在采样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就像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即使处在同一个位置,环境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现场采样变得非常的困难。为了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就要对于采样频率以及点位有所控制。对于实际采样时,一定要坚持工作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采样,对于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也要根据环境的实际特点来选取,通俗地来讲就是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保证采样时间相同,选取不同的采样点,也会产生不同的实验数据。因此,为了尽量避免更多的现场因素对于实验数据的影响,需要在监测采样之前,认真仔细阅读相关学习材料,避免出现书中的情况,同时需知道监测采样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样品的质量要求,依据这些,查找相关资料,制定出更加全面更合适的采样方案,确保现场采样工作的精确性。
3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应当注意的细节问题
3.1 水质采样细节问题
        第一,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中,必须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水质采样过程,恰当的分析方法能够为监测结果的准确度提供保障。

属于相同类型的监测因子,其样品来源可能有所不同,使用的分析方式也存在区别。所以在确定分析方式时,要以水体或污水浓度水平和执行标准等有关条件为根据。并且分析方式的检出限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小于标准限值的 20%。在这一条件满足基础上因子定量测定才可能实现。在确定分析方式时还需要考虑具体方式的抗干扰能力。负责采样工作人员首先要指导样品的性质,在考虑样品性质的基础上确定分析方式。以化工行业为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高氯废水,如若直接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所以在实际采样时,要进行标注,提醒应用氯气校正法,提高分析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分析结果的精准性。
        第二,水质采样时需要给予环境因素更多的关注。在环境监测水质采样时,自然环境因素对采样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像水中污染物的分布会受到气温、下雨、下雪的干扰。在进行地表水采样时,采样点都是位于同一断面。但是当采样点临近河岸,采样结果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出现误差。并且一天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河水涨落都会对采样产生影响。因此负责水质采样的工作者需要在采样前先对采样环境进行调查,确定恰当的采样时间,从而提高采集样品的准确性。
第三,需要提供良好的水样保存条件。环境监测水质采样具有高难度和复杂性。采样样品会受到环境因素、化学作用、微生物等的影响,进一步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防止上述因素对样品造成破坏,一般会应用冷藏、冷冻或者添加剂等方式来对水样进行保存。地表水和污水样品的成分存在一些区别,所以按照不同的水样状况应用不同的保存方式,才能避免水样样品遭到破坏而产生变化。在进行水质现场采样工作前,负责采样的工作者需要先对样品性质、环境状况和样品成分展开详细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比较不同的保存方式以及保存剂,最后综合选择使用最合适的保存条件。在对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时,一定要添加1%的酸,这能够防止重金属产生沉淀以及防止其被容器壁吸附,从而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3.2 大气采样细节问题
        环境本身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同样具备动态属性,每次的监测结果都可能存在差异。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过程中能够获取稳定的参数信息,相关技术人员还需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过程的抗干扰性能,以便优化整体监测质量,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率,进而选择合理环境采样质量控制方式。
        第一,根据大气样品的浓度高低,选择应用不同的分析方式,从而提高样品分析的有效性以及分析结果的精确度。过去经常使用的监测仪器与监测方式具有高检出限,降低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所以能够使用较低检出限的化学分析方式,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度。
        第二,现场采样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给予吸收液的采集与保存更多的关注。由于吸收液具有低稳定性,在采集吸收液时许多因素都可能破坏其稳定性。所以在吸收液采集后一定要立即采取密封措施,确保吸收液置于低温环境下,保证试验结果的精确性。通常而言,能够将吸收液放入冰箱冷藏,避免产生误差现象。
        第三,在采集大气样品时,大气浓度高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真空瓶、注射器等直接开展采样过程。在使用这些容器采样前需要对容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防止出现样品遗失或者是瓶内存在其他气体的情况。由于样品存在时间过长可能出现失效,采样完成后需要及时展开检测与分析。
3.3 固体废物及土壤采样细节问题
        土壤存在着突出的不均匀性,导致在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常常产生误差,从而为土壤样品的现场采样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正式采样前,需要对采样现场的土壤状况展开调查,按照不同的地形、肥力以及类型把土壤划分成几个区域,确保每个区域内的土壤的一致性,再开始土壤采样。就固体废物和土壤采样而言,需要合理挑选采样器具,防止器具和土壤之间产生反应。在进行固体废物样品采集时,一定要确保采样点的可靠性,使采集到的固体废物能够反映出整体的状况。样品完成采集后使用自然风干方式,再开展检测,这一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度。
结  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要增强环保意识,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中,要做好环保监督工作,相关部门需要致力于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特别是现场采样与实际检查环节。在进行现场采样时,要根据有关规定展开采样,为采样质量提供保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环节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余秋宏,严翠兰.浅谈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7):208.
[2]张祖亮.环境监测采样的误差来源及其质量保证[J].环境与发展,2018,30(06):162+164.
[3]白静文.浅谈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理对策和建议[J].科技风,2020(15):140.
[4]张国清.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及其在地表水监测采样中的应用[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18,25(01):26-2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