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和治黄治水工作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2020年4月,山东省委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同年6月,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一行从黄河入鲁第一县菏泽市东明县启程,开始了深入推进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之路。从中央到省委,目光投向了山东黄河治理与发展的焦点上,这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为山东黄河带来了新发展方向。如何进一步紧紧把握好山东黄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治理发展脉搏,深入推进新时期山东黄河治黄事业发展和经济跨越发展双赢局面,成为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山东黄河 高质量发展 生态保护 研究
一、写好山东黄河高质量发展的“三篇文章”
(一)聚焦主业,写好黄河治理大文章。保护黄河、治理黄河首要任务就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治理黄河的“大管家”,应该把保障黄河安澜作为首要任务、重要职责。一是聚焦现阶段河道整治节点工程、防洪非工程措施、水资源供需矛盾等短板问题,做好长远性、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二是夯实防汛主体责任,加强新时代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建立防汛抢险专家顾问数据库,提升新时代防汛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三是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与管理,按时完成“十三五”防洪工程建设任务,全面提升工程抗洪强度。继续全面落实好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建设。四是提升治黄业务信息化水平,全面建设完成豆腐窝管理段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推进“数字黄河”向“智慧黄河”转变,保证黄河安澜。
(二)区域发展融合,写好生态保护大文章。一是从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三个主题综合治理入手,加大水资源综合利用监管力度,维持良好引水秩序,深入开展用水调研,推动“生态供水”工作。二是联手地方政府齐抓共管,结合河长制,按规定做好“清河行动”、“清四乱”工作等。三是加强防汛适生林建设,紧抓生态治理一个主题,进一步提高适生林的覆盖率及植树成活率。四是提升黄河工程面貌,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着力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屏障。深入融合地方水生态保护工程,积极配合地方做好湿地自然保护、水源地保护等,继续推进山东黄河流域人水生态和谐发展。
(三)刀刃向内,写好经济建设大文章。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的讲话精神,结合山东黄河工作实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理清思路,找到推进工作、加快发展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二是坚持深挖黄河新潜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框架内,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沿着依水治水谋发展,依托水利工程做文章,高质量推进淤区综合开发,稳步推进施工企业改革,加快培育跨河交通等长效经济增长点,以黄河行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山东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是把大势、察全局,对看准的经济发展方向、稳定向上的经济项目做好同地方总体发展规划、总体经济发展布局结合的文章,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强力推动,促进黄河经济融合发展、科学发展、稳定发展。
二、打好高质量发展“两张王牌”
山东黄河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地带,周边地区以黄河水资源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与农业产业园蓬勃发展,有力带动地方经济。
深入推进山东黄河高质量发展之路,结合依水治水的自身优势,重点在依水而生和依水而治上下功夫,推进山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一)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水生态经济项目。以东平湖为例,近几年南水北调工程、泰安港东平港区建设等水利工程建设,将着重打好区域发展这张王牌,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深挖土地资源效益;持续关注在建涉河项目进展,夯实监管力度,与地方政府相互协作、积极配合。在合规合法合理的管辖范围内,与地方政府的水生态旅游经济发展项目相融合,实现水生态治理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经济效益。要充分利用山东黄河水资源优势,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加快创新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机制,做好黄河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发挥引黄供水的经济带动作用。在全力保障地方用水需求和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前提下,对水情旱情及时关注并做好接洽,根据需求开展跨区域调水,弥补周边地区水资源紧缺现状,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把握好造福人民“一条主线”
牢牢把握“黄河水是人民的幸福河”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山东黄河幸福单位建设,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指数。
(一)擦亮山东黄河“文化名片”。黄河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的根源,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深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开展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再研究再利用,建设新时代黄河文化馆、文化厅廊,在此基础上继续统筹挖掘黄河文化“硬资源”与“软资源”,从前期规划入手,将黄河文化元素与工程建设相结合,让水闸、险工成为山东黄河文化符号。加强基层段、所黄河文化建设,使基层单位在做好治黄工作的同时,沾染黄河文化气息,并在建设工作开展的同时发现文化优势特色。发扬新时期新闻媒体精神,积极开展黄河文化新闻宣传,涌现一批质量高、角度好的黄河新闻稿件,让人民群众进一步走进黄河、亲近黄河,展现良好的黄河文化形象,讲好山东黄河文化故事。
(二)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倾听基层心声。深入做好基层工作调研,做好基层段、所民生改善工作,将“五型段所”建设融入山东黄河幸福单位建设中。进一步提升职工食堂服务水平,统一基层段、所食堂管理模式及餐费标准。加强养护工具的科技化程度,利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职工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改造基层段、所供电供暖设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在稳步推进书香文化进基层,建设文化书屋,将单位图书室面向职工开放,营造浓厚的基层段所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基层职工文化素养。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治理发展是源远流长的史书。新时期新机遇下的山东黄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黄河人肩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发展和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推动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绘,奋进正当时,重任在肩,征途如虹,山东黄河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主动的担当精神、过硬的工作作风,坚持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努力把山东黄河建设成为绿色环保的生态河、长治久安的安澜河、传承精神的文化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
[2]金凤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改革,2019, (11).
[3]余欣.浅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J].人民黄河,2019,41(10).
[4]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
民黄河,2019. 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