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系统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张飞
[导读]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
       摘要: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生产,促进农业的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还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发展,化肥、农药、种子和实现精确灌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非农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制度创新
        通过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系统性分析,指出其整体发展趋势和相关的政策、技术支持,并基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提升措施,以期通过这些措施的提出来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最终达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1 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先进科技水平为技术支撑
        现代化的科技水平也是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作为技术支持在不断影响着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方面提升了基础性农业工程建设,以强化农业相关设施装备为实施目标,推动以粮食生产等方向的基础性农作物生产的机械化建设,并通过一系列的免耕少耕、病虫害控制、杂草秸秆处理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农作物进行深层次的保护和利用。在逐渐完善的耕作技术体系基础上,实现良好种植、施肥耕作等基础性技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农业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提升了各种精准农业技术,信息化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各项农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包括了以地理位置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在内,并且将其实际作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当前我国实施的一种现代化深施技术,其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能起到节能、低耗的作用,还能避免由于农业生产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真正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高效和优质。除此之外,我国当前农业生产中农产品加工技术不成熟阻碍着其稳定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我国目前农产品加工比例仅占5%,这一方面的潜力发展还是十分巨大的。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实现主要农产品总量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的作用是功不可灭的。长期以来,国家通过科技计划的实施,重点开展了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农机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技术还很落后,到2007年底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仅为42.47%,在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栽植机械化达到11%,收获机械化达到44%;玉米机收水平仅为6.8%。甜菜、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及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等更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差距还很大,因此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
        3 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的有效措施
        (1)强化国家政策和政府部门的支撑作用。

相关国家政策和政府部门的支撑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需要继续强化其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在不断改变自身现代化农业发展观念的同时加强有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在基于各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数字电视、网络、手机等现代化宣传手段,以此加强农民群众关于农业发展的法律观念,确保政府能够发挥其强大的积极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序进行;一方面基于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更新相关制度政策,严格按照各地区的地域特征、农业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制定和开展不同形式的规划化土地流转模式和经营模式,实现以农民为基本主体、多种经济主体为辅的流转模式和经营模式。这种分阶段的规模化流转模式和经营模式,在实现农业资源帮助农民主体之间的流转关系融洽的同时还能帮助农民主体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流转,最终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引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不断扩大。
        (2)强化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劳动力的转化。劳动力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劳动力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也是其能得到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在转化方面还存在着政策不充分、培训不完善和资金不充足等问题,所以应该加强对劳动力这一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重要因素的重视,定期对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培训,以实现农民观念和综合素质的双重提升,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有效发展机会,加强农民劳动力在城镇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再加上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反映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所以还需要不断强化相关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作用,以实现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化质量需求。从而促进市场经济活跃度的提升,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实现以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社会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和健康发展。
        (3)强化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建设的发展。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农产品加工这一薄弱环节,可以通过推进区域化的农业信息建设为出发点实现。通过现代化信息和网络的帮助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区域信息平台,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提供广阔的管理服务、推广服务以及创新服务,并不断更新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实际市场需求信息。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区域之间对于农产品加工技术、设备、研发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促进上述农产品加工各方面的合作和自身作用的发挥,通过省与省之前的区域交流实现更加完善的农业生产和加工体系。另外,吸收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农业发展经验和技术,加大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针对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特点来进行相关农业设备的推广,以期实现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寻找最适合各区域特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总之,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实现了比较显著的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有着较大的空间和平台施展自我魅力,所以在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不断创新和改革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在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下,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赵瑾.浅谈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2018.
        [2]刘红.浅谈农业机械化的系统分析.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