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景观中的海绵城市设计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付毅英 胡轩宁
[导读] 我国城市建设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建设的复杂性和机制的模糊性给设计者们带来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试行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工程化与自然处理两种方式,技术性层面的构建与景观外化两个方面相对独立,缺少将二者相结合的系统性设计手法。
        关键词:城市生态景观;海绵城市设计
        引言
        我国城市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其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中的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建立生态化的景观城市,为城市居民带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把海绵城市和景观设计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城市的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从而让城市居民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1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海绵城市理念满足当前城市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能够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所以海绵城市理念受到很多人的认可。作为海绵城市,其排水系统是比较先进的,能够及时排出城市中的降水,避免出现内涝,影响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此外,海绵城市的储水功能也能够及时储存雨水,防止出现水资源缺乏的情况,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极为有利的。其次,能够对水污染情况进行控制。海绵城市能够很好的对水污染情况进行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而海绵城市理念下,受污染的水可以被吸收分解,实现净化的效果,使其成为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再者,有助于城市内涝情况的改善。城市规划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也能够避免城市洪涝灾害的出现。一些雨水量大的城市,到雨季后降水量多,若不能及时排出雨水,必将导致城市出现水灾,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受到影响。而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出这些雨水,给人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以及出行的便利。最后,有助于水资源的循环。对于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而言,其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而海绵城市能够很好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弥补,优化海绵城市理念的利用,能够实现重复利用水资源。将雨水进行储存,使其成为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做到循环利用,避免出现沉降情况。
        2城市生态景观中的海绵城市设计
        2.1场地设计
        在城市生态景观绿地设计中,需要确定三级海绵体系区域,也就是要做到日常有水、雨后有水、暴雨有水。在场地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排水路径进行改善,控制好坡度,在使排水工作有效开展的情况下增加雨水在材质表面停留的时间,使更多的雨水能够下渗。场地利用植草沟对雨水进行传输,实现收集、输送、排放等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对雨水进行净化,让径流污染负荷得以降低。场地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自身和周边径流雨水的消纳进行分析,将区域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从而实现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以及利用等目的。
        2.2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
        在海绵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雨水花园是重要的景观之一。雨水花园就是在城市中地势较低的地区设计的一些花园工程,目的是为了让植物和土壤过滤城市中的雨水,避免径流对城市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对小面积汇流的雨水起到一定的消纳作用,避免径流量突然增大导致城市内涝现象。利用雨水花园能够让净化的水补充地下水资源,避免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城市水资源可以实现科学的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雨水花园就是能够适应自然地理条件的雨水调蓄系统。通过一定的景观设计艺术,让城市的硬质空间和绿色空间形成完美的统一,实现了现代技术与景观工艺的完美结合。

湿地公园也是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景观设计,现在由于城市的发展较快,大量的农田被征用,这就会导致城市的洪水调蓄功能被破坏,同时城市的荒地也被开发利用,让赖以生存的城市物种也在不断的减少。因此构建城市湿地尤为重要,可以达到很好的蓄水存水作用。现在城市中环境污染严重,导致雨水往往呈酸性,而酸雨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功能,利用人工媒介的过滤作用以及土壤、植物、微生物等的共同合力作用科将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重金属污染物过滤,同时让酸雨中的氮、磷等物质被植物吸收,从而提升雨水的质量,让水质的纯净度得到提升,再次运用到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同时湿地景观设计优美也可以作为城市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基地,对城市的旅游经济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结合的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依附在自然基础之上,再辅以人工干预而形成的以生态优先、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符合性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发展也离不开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所以尊重自然必然是海绵城市技术与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前提条件。其次,想要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独有的特色文化,注重文脉的延续是必不可少的。文化的融入设计,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海绵城市技术带来的“千城一面”的现象,但需要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注意适度结合。第三,每一项景观设计都需要考虑该地区的土地和物候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恰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模式化建设城市景观可能对城市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破坏当地海绵体的原有特性。因此,因地制宜地研究解决不同地区的海绵城市问题是必要的。第四,在城市景观海绵化的具体设计时,精细化原则需要贯穿设计的每一个要素并将此作为切入点进行创新设计。只有将创新的构思与精细的技术相结合,才可打造出具有艺术特点的品质城市景观。
        2.4植物的选择
        在海绵城市中如何选择植物,首先,即可耐涝又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其次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优先选择本地植物,因为本地植物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常绿与落叶搭配,灌木与草本搭配,保证植物的季相和空间层次。在搭配植物的同时也满足满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现象。选择可互相搭配的植物,提高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和观赏性。例如,某市产业园,观花观叶矮地被、耐水湿植物及耐旱植物互相搭配以达到适应雨水花园雨旱交替的目的。前景植物及观花地被都选择了带有鲜艳花色的植物,明紫色与亮黄色相搭配,植物景观轻松活泼,再配上远处以观赏草为主基调的背景,这个案例在植物造景及层次结构上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粉黛乱子草、蒲苇、细叶针茅、千屈菜、鸢尾、二月兰、石蒜、狼尾草、细叶芒、黄菖蒲、少女石竹等都是不错的植物搭配。
        结语
        海绵城市技术要素与城市景观设计的结合是必要的,城市景观海绵化改造是近年来值得国内景观设计师深入研究和仔细探讨的、富有价值的主题。本文通过研究总结,希望在探索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模式的同时,能够为未来的城市景观海绵化改造助力。
        参考文献
        [1]廖孝伟,王成成,胡玉雄.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绿色科技,2019(07):177-178.
        [2](美国)贝内迪克特,麦克马洪.绿色基础设施:连接景观与社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胡栋.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景观环境艺术营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4]向海绵城市过渡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李晓莉,吴雪军,许秋海,肖涛.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
        [5]精细化规划建设海绵城市[J].张辰.工程建设标准化.2018(11).
        [6]共融·自然与城市--关于建筑绿化在海绵城市中的角色与作用探究[J].李嘉陶,周铁军.建筑与文化.2018(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