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邝瑞芬
[导读]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认清软土地基的概念,
        摘要: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认清软土地基的概念,根据市政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并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推动市政工程顺利竣工,创建合格的市政工程。
        关键词: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搅拌桩方法
        前言: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地基的刚性要求非常严格。一旦控制不当,不仅会给后续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还会缩短路桥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对于软土地基而言,由于其不稳定的土体条件,且土性比较弱,含水量较多,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加以处理,则会导致沉降等不良问题的发生。而相关路桥的继续使用将直接受到阻碍。然而,软土地基不能用肉眼进行识别,这就需要应用相关的方法来识别和确认地基的土型。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提高施工质量,保证路桥后续使用价值充分凸显。
1、路桥工程软土地基特性概述
        所谓软土地基,是强度不高且可压缩,土层含有有机质的基础。一般来说,软土地基土层主要包括松散砂土和软土。由于软土地基结构的影响,土体疏松,间隙大,压缩程度高,直接影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因此,有必要合理地采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求地基坚实、刚性,以便更好地支撑公路桥梁等建筑物。然而,软土地基的强度远远低于公路桥梁支护强度的基本要求。主要原因是其压缩性高,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框架无法支撑和固定。此外,软土地基松动,间隙大,土层含水量高,公路桥梁施工后仍存在崩塌、滑塌等问题。如果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软土地基将受到影响,导致位移和沉降。
2、软土地基的性能分析
        软土地基的突出特点是含水量高,导致整体承载能力差。在软土上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不规则沉降。道路建成后,由于受荷载的影响,软土地基将继续沉降,表现出不规则的条件,对道路的使用会产生较大影响。软土地基在市政建设中的表现如下:
        2.1、由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大而导致的承载力差,因此土体的压缩性增大。当承受较大的荷载时,很容易被压缩而形成较大的沉降。外部压力很容易导致地基整体破坏。这也是软土地基最突出的特点。
        2.2大沉降软土地基含有大量的天然水,其松散程度也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由于压力引起的失水会导致沉降。如果沉降处理不当,不规则沉降会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严重时会导致路面倾斜甚至坍塌,特别是对桥梁施工影响最大。
        2.3高压缩性软土,孔隙大,松散状态,可大范围压缩。在市政建设中,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容易造成基坑边坡失稳、边坡失稳、路基坍塌等后续施工的情况,会降低施工安全性,影响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
3、市政路桥工程面临的软土地基主要问题
        3.1受软土基本结构稳定性差的影响,建筑材料硬化,路桥表面硬化不理想,出现沉降、膨胀现象。
        3.2由于路桥工程路面成分多为水泥、砂、石等小颗粒物,铺设初期抗水性能较弱,水环境中的机械压实度检测导致刚铺筑的路面容易出现松动。
        3.3由于软土地基内部结构的低粘聚力和稳定性差,在软基上修建的路桥结构面临着道路桥面沉降的巨大威胁,给道路桥梁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4 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4.1 软土地基的表层处理方法
        4.1.1 表层排水法
        软土地基处理应因地制宜。如果地基土质量好,但含水量大,则采用地面排水法较为适宜。具体而言,地表沟槽开挖应在填土前进行,以清除地表水。同时,大大减少了地基表面部分的含水量,保证了工程机械的顺利通过,具有良好渗透性的沙砾或碎石进行回填。

        4.1.2 砂垫层
        当软土层很薄或含水量较大时,应在软土地基上覆盖厚度为0.5~1.2米的砂垫层。该措施的目的是使软土层稳固,让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的作用。同时,砂垫层在填土中还起到了地下排水层的作用,起到降低填土中水位的作用。在施工的同时,要注意为施工机械设备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例如,应考虑机械设备的自重会对软土层产生压力,导致渠道变形的现象。在较软的土地上,后期如果要考虑重型车辆的通过,施工时就需要增加砂垫层的厚度,这样就间接增加了施工的经济成本。因此,在施工中不建议单独使用,而是经常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砂垫层施工时,应摊铺均匀性,防止因工艺不当导致造成排水问题。
        4.1.3 添加剂法
        该方法适用于含粘性土的软土地基。通过添加添加剂,提高了基础的强度和抗压性能,保证了工程机械的安全运行。一般情况下,增加的材料一般为水泥和熟石灰,其用量根据工程量确定。添加剂中的石灰材料能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化学配方固定,保证土壤的稳定性。通常,改良土和水泥用于稳定土壤。为了改良土壤,可在土壤中加入6%的石灰,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好的优点。在黄土中掺入3%~6%的水泥稳定水泥,其成本相对较高。在黄土中加入10%~12%的灰土是常见的。
        4.2 粉喷桩加固处理法
  粉喷桩加固法施工前,应准备好施工技术资料。包括:施工现场地质报告、岩土工程试验报告、室内配合比试验报告、粉喷桩设计桩位图、地面标高数据表、加固深度、停灰面高度等相关测量资料。保证地面平整,清除施工现场障碍物。例如,低洼场地应用粘性土回填;如果场地不能满足工程机械的交通条件,应铺设砂石或砂石垫层,以提高路基强度;如果地基表面太软,可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机械不稳定。
        4.3冲击碾压技术
        淤泥和黏土颗粒是软土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含有少量的有机质,因此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土体颗粒的内部间隙较大。在市政道路条件下,土桥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会明显降低。冲击碾压技术最基本的原理是在大功率拖拉机的帮助下,大吨位压实轮在路面上连续碾压。在实际运动中,会形成冲击惯性,使路面破碎压实。在机器的驱动过程中,压实轮形成的冲击力破碎地表软土,并将土碎片压入地基。压实轮会定期打夯地面,形成冲击振动,科学安排土体颗粒,确保地基土层密实。
        4.4 竖向排水固结法
        如果软土地基中有粘性土,可以在地基上设置竖向排水柱。一方面,排水距离缩短,排水固结效果增强,另一方面,地基的抗剪力和抗张强度提高。具体而言,竖向排水固结法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分为砂井排水和硬纸板排水。前者采用砂井排水,其施工方法有打桩式、振动式、螺旋式和袋式。这种方法一般不单独使用,但通常与加载法和慢填充法一起使用。主要用于厚层软土和粘土地质,后者的处理范围为:提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处理路基顶面宽度,防止沉降。排水砂井设计时,应事先设计施工方法,并对砂井的直径、排水距离和改善范围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楼苏,黄书琴.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7,04:331-332.
[2]张涛.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8,03:26.
[3]曾宪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刍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2081.
[4]张金宇.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16(2):168.
[5]郑大江. 小议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16):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