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备受重视,安全问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实际出发,通过多方位的探究,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做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拓宽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思路。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风险因素
1.1 人员因素
人员的问题在行车安全中人员是对行车过程中的主导控制,在行车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但是不免在一些方面出现疏漏,导致工作失误。例如:司机在行车中精力不集中,或者调度人员在现场情况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下发不安全的调度指令,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等。人员作为行车中的安全保障因素之一,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安全受到影响,这是由于行车人员对自己岗位职责的认识不到位,从思想上忽视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让人们的安全受到威胁。
1.2 设备设施因素
设备原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化的建设使人们改变出行方式,我国是人口大国,人们出行的客流量庞大。庞大的客流量,对于设备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制造方面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得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质量保障,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直接影响运营安全和可靠性。在轨道交通行车工作中列车间隔变小导致站台上安全门在短时间内多次开关,这样长年累月的使用会加剧设备老化,车辆不断的往返也对轨道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自然环境因素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特色,而自然环境也同样对轨道交通安全有重大影响,同时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在众多因素中最难把控的因素之一。在轨道交通行车中,部分线路在高架区域,在这些区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高温、大风、雷电、强降水以及大雾、大雪、冰雹、霜冻等都会给轨道交通行车带来危险。
二、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防范措施
2.1 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只有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安全意识,才能有效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车安全,才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水平,还需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充分意识到行车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当提高他们的事故应对能力,在事故发生时,应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将乘客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及时疏散乘客,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2.2 实现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
需要对相互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测制度,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循该制度来对相关设备仪器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中所存在的故障隐患,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此外,需要建立安全监督制度,对行车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从而实现对各种安全隐患的控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安全。
2.3 构建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
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还体系应包含现场处置机构以及应急指挥机构,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标准来对车辆进行管理操作,并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车辆进行合理的调度与管理,并针对各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后不会出现无计可施的现象,从而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降低事故损失。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应对策略
3.1培养行车相关人员的安全心理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心理,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理念和岗位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减少违章作业,杜绝事故发生。培养行车相关人员的安全心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定期开展事故事件案例分析,开展现场安全问答、安全知识竞赛,培养行车人员良好的安全业务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凝聚作用。确保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通过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凝聚,不断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3.2精检细修,提高设备安全可靠度
行车设备是行车安全的硬件基础,通过调整设备检修工艺、方法,可以提高设备安全可靠度。目前,国内成熟地铁设备检修逐步由计划修调整为状态修,将先进故障诊断技术和设备故障履历相结合,将设备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通过对行车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故障分析,对易发或严重故障节点进行预防性维修或有针对性的改造,能显著提高设备的可靠度。笔者所在的单位,就通过对全线计轴主机改造,将不可切除计轴与可切除计轴由原来的共用一台计轴主机控制,改造为分别采用不同的计轴主机控制。经过改造后,只有当两台计轴主机同时宕机,才会影响列车运行,从而大幅提高了计轴主机的可靠度,有效降低了计轴主机宕机的影响。
3.3落实行车安全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落实行车安全责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行车安全对于轨道交通企业的重要性。轨道交通企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市民,而行车安全是市民出行安全的最重要的保证,也是轨道交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企业快速发展时期,更应该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行车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行车安全指标、奖惩制度来倒逼行车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为企业的管理者、生产操作人员提供动力和约束,强制建立覆盖全员的行车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最后,针对青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行车安全责任不落实处的问题,要充分借鉴铁路行业的发展成果,发挥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生产统一指挥、逐级负责、快速响应的优势,建立一整套行车安全相关的应急响应机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将行车安全落实到每一个岗位。
3.4密切关注气象预警,提前预防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影响虽然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前预防。在实际的工作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与所在地气象部门合作,将气象预警信息发送至各部门负责人、值班主任等,提前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调整相关岗位的人员配备、作业内容、重点注意事项等,确保轨道交通的行车安全。对于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高架区段,可以通过安装小型气象站,实时收集风速、风向、雨量等信息,供调度人员决策。同时,对易于遭受雷击的山区线路,可以通过加密避雷针布设数量、加粗避雷线横截面积等措施,提高供电系统的抗雷击能力。而对于地势较低的车站,则应多配备防洪挡板、沙袋,增加出入口水泵排水能力等,防止雨水倒灌。
四、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已及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我们应加强对各种行车安全隐患的研究与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机制,从而防止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聪.浅谈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6):141-142.
[2]陈仁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库存设置策略研究[J].时代经贸,2017(12):36-39.
[3]翟婉明,赵春发.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科技前沿与挑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51(02):20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