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和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正畸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108例口腔正畸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非种植体支抗治疗(口外弓支抗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0个月后对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正畸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治疗后满意程度。结果:经过10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中切牙突距差和上中切牙倾角差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磨牙移位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不适感更少,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患者;应用
1 前言
在我国社会各大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的背景影响下,现代人类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以此同时,人们对通过矫正口腔牙齿形状而带来的外观美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近年来,临床口腔科中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口腔正畸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法。根据相关医学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诸多患者在接受常规矫正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支抗丢失等情况,因此,微型种植体现已逐渐得到临床的广泛使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8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组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群体,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口腔科的108例接受口腔正畸的患者。他们都实施了X线摄影检查,与具体的口腔正畸治疗指征相符合,并且愿意配合治疗。并把这108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有男28位,女28位,年龄19~31岁,平均(20.5±2.4)岁。研究组有男25位,女25位,年龄16~30岁,平均(20.6±1.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方法?
全体患者治疗前均以浓度0.02%的洗必泰溶液(国药准字H11021862)对口腔进行清理,同时以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59925)药物实施浸润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支抗治疗,具体过程为:通过直丝弓对畸形进行矫正,直丝弓选择不锈钢材质,尺寸为0.48mm×0.64mm,以保证矫正牙弓,闭合牙间隙。后通过加强支抗为支抗控制。?
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具体过程为:在矫正前需先为患者提供口腔内拍摄,观察和确定需各牙根位置、形态等,最重要的是确定畸形牙齿和健康牙齿之间的关系。确定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置入位置、角度以及种植深度等数据,均采用黄铜丝对支抗点进行标记,随后开始植入微型种植体。如畸形位置位于牙槽黏膜处,则需要先将黏膜切开后方可植入种植体,以免植入过程中黏膜软组织粘连。固定微种植体完成后,进行二次口腔摄片,确认种植体是否与牙根保持标准状态,同时确定种植体支抗植入的稳定性。
评估合格后,可使用弹簧或拉簧直接对种植体支抗行加固处理,叮嘱患者每个月必须返院复查1次,复查过程中需进行口腔内抗感染处理。待矫正完成后,需采取逆时针方向旋转支抗头部的方式将种植体取下,种植体取下后不需要特殊处理创面,利用患者口腔自愈能力即可痊愈。?
2.3指标效果评价
主要从磨牙位移、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等相关指标入手,并统计出来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中之后的不良反应。
2.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X2 检验,以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上颌骨和上颌牙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SNA等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1)。
3.2下颌骨和下颌牙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的ANB等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要明显由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2)。4 讨论
口腔正畸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牙齿安装对应的矫正装置,以此实现对牙齿的持续施力,从而使牙槽骨在受力作用下,出现组织改建,进而实现对牙齿原有位置的有效更改,并达到矫正牙齿的目的。在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过程中,支抗控制的稳定性对整体的治疗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常规的支抗矫正方法能够有效矫正牙齿的形状,但缺乏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以及效果性,因此在治疗中极易引发一系列的相关不良反应。而微型种植体支抗是由钛金属材料所制造而成的新型矫正装置,该支抗具有直径小、操作方便灵活、舒适度高、创伤小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口腔正畸的矫正效果,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支抗是一种能够抵抗或者抵消矫治力反作用的结构,在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过程中,使用牢固且有效的支抗是实现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前提。现阶段,在临床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过程,使用传统的支抗方式虽能够获得一定的矫正效果,但这种方式存在舒适性差、矫正效果差、稳定性差等不足。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影响下,现代医疗设备与治疗技术均得到了有效升级,微创技术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常规矫正法,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直径更小,其所呈现的螺旋状能够避免支抗出现骨性结合,从而起到提升患者舒适度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口腔正畸患者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显著的矫正效果,对提高临床矫正效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对口腔正畸患者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齿的形状,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口腔科的矫正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丽.研究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的对比情况.当代医学,2018,26(1):1-3.
[2]黄敬媛,宫平,徐依山,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正畸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中国医疗美容,2018,8(4):50-53.
[3]魏亚丽.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域类 1分类错畸形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1):59-60+66.
[4]李杨,马盛男.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2):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