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李洪明
[导读] 当今社会,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中国制造前行的内在引擎。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途径。目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出一批精益求精、善学慎微的“工匠型”人才,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是新时代对中职教育的呼声。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着重讲述了中职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可
浙江省金华市建设技工学校 摘要:当今社会,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中国制造前行的内在引擎。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途径。目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出一批精益求精、善学慎微的“工匠型”人才,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是新时代对中职教育的呼声。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着重讲述了中职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可行性和相关途径,希望引起相关领域人士的重视和探讨。 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思政教育实践  〖HJ0.6mm〗〖FL(〗〓〓“工匠精神”自提出以来,就成为社会讨论的热词,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工匠精神是成长成才的必备素养,而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就成为了中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作为中职思政教育主渠道的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来说,如何在课程教学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具体从哪些方式和途径来融合和开展工匠精神的培养等也就成为了中职思政教育特别是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  1.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说到底,工匠精神也就是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踏踏实实、历久弥新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离不开长期职业生涯的磨炼与提升,离不开现实工作岗位的要求与砥砺,也离不开中职思政教育特别是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的熏陶和培养。作为中职在校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还处于规划中的理论探索期,现实工作岗位还只是处于顶岗位实习的阶段,因此,中职的思政教育特别是中职思政课程的教学中,有机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也就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澄清对工匠精神的误解,提升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识和内涵把握。在我们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中,工匠就是简单的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仅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者,工匠精神的培养只能依赖企业在企业中进行,这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停留在庸俗化、片面化、表浅化的理解层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讲清楚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从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高度,让中职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工匠精神的职业精神内涵,真正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 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中职学生真正内化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中职思政课程是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在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把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消除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片面理解,更能有效提升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深层领会和实际感悟,从而在内心播下坚守“初心”的种子,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念,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1]。

 2.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  2.1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思政教育内容  中职院校需转变思政教育职能,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探究思政教育得到的预期目标。当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培育后,学校需要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可以在初始阶段就为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内容,让学生自主了解其中的内涵。加强教育融合与客观实践的联系,从案例上入手,确保工匠精神的培养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大多数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政教育的开展可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过渡性手段,使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这样的教育模式。  2.2弘扬传统文化,构建良好的融合氛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内容的丰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工匠精神。中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突破点,通过传统文化感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进步的基础性条件,中职院校应结合当前教育现状,通过对教育环境的改进,引导学生在这一氛围内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为了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氛围,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1)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内涵与时代意义,采用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的方式集中宣传。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相关文章,学生观看内容后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起到宣传效果。(2)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在竞赛中发挥创造性表现,并对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3)定期举办职业技能讲座,为学生展开思政教育,传授工匠精神知识。  2.3加强个性化融合,实现多元化融合形式  从工匠精神的培养来看,工匠精神与中职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依靠多元化教学方式来完成。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不能对工匠精神产生过多依赖,而是要看到自己的特长,明确自我发展目标,从自身的思想理念出发,接受思政教育。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个性化融合,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了解国家当前与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意识到祖国的进步离不开拥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扎实自身职业技能,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积极迎接未来的人才竞争与职业挑战。  中职院校应发挥主渠道功能,创建移动思政课堂,推广互联网技术智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共享。完善系统性学习,创建“青马班级”,确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通过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等环节的锻炼,培育学生政治思想与工匠精神。推进体验式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从中感悟敬业精神与工匠精神。  总结: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为了提升人才竞争实力,中职院校有必要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培养出更多拥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思政教育人员,需进一步寻找二者融合的有效模式,推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 〖HTK〗〖HTK〗参考文献: [1]费颖.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1):219+242.  [2]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培训,2017(02):211. 〖FL)〗〖HJ〗〖H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