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育中故事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本文对幼儿教育中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素质与能力的路径进行探索,希望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发挥故事教学的作用,提高幼儿的素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故事教学;素质;能力培养
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故事教学,可以培养孩子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得以全面发展,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在幼儿教育中正确把握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素质与能力的正确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幼儿教育中故事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故事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对于词语的理解能力[1]。由于孩子的年龄限制,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所以老师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通过增加故事趣味性来吸引孩子们对故事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孩子们听故事的欲望,同时要注意采取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如配合事物、图片、手势和肢体语言等。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除了尽可能地用幼儿可以听懂的语言解释故事情节,还要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讲解,从而达到加深幼儿的影响,巩固幼儿的记忆,提高他们对于词语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师在幼儿故事的选择上也要用心,在教学过程中多提问,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幼儿巩固对词语的理解,还可以让幼儿对词语灵活运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完整的故事教学不仅及时教师给幼儿讲故事,还要让幼儿自己讲,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幼儿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可以鼓励幼儿复述故事,给幼儿勇气和自信心。受幼儿的条件的影响,幼儿教师讲述一个故事超过3~5遍后,孩子才能够记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并且帮助幼儿整理清楚故事内容。在幼儿复述故事时,尽量运用肢体语言或表情来对幼儿进行引导,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要注意鼓励和表扬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在孩子忘记故事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培养孩子的信心。在故事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通过反复训练,使幼儿组织自己的语言,复述完整的故事,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2]。
(三)提高想象力
幼儿的思维丰富,有较多天真的思想。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遇到适当的情节时,进行提问,让幼儿进行想象,思考,寻找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在给幼儿讲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由于故事没有完整的结尾,就留下了想象空间。当教师在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问:后面会怎么样呢?这时候孩子们会丰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故事一个结尾,锻炼想象了和创造力,达到完美的效果。
二、幼儿教育中故事教学的建议和看法
(一)故事提问法
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故事提问法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的内容。这样的方法可以为幼儿高效学习提供保证。幼师要围绕故事内容来进行提问为孩子们深入的讲解。同时们要对故事内容展开分析,让幼儿充分理解故事。例如,在一首儿歌改编的故事《两只老虎》中,老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一步一步提问:老虎长得什么样?两只老虎在做什么?为什么老虎吃其他小动物?老师需要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鼓励孩子们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孩子们积极发言,比如像“我认为老虎很凶很可怕”,老师需要肯定孩子们的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进行鼓励。
然后在教室里进行模仿游戏,由老师示范教学,模仿老虎的神态。孩子们可以穿道具衣服玩游戏。最后,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沟通,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意义,从而引起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塑造孩子的思维《小和尚和老和尚》的故事中,幼儿园老师让孩子思考老和尚和小和尚的区别。其次,可以允许幼儿练习角色扮演,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经过练习,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协助他们进行故事表演,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建立深刻的友谊,有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在观看中学习
由于幼儿年纪比较小,正处在对于世界感知的年龄段,对世界具有好奇心,幼师要引导儿童全面深入的认识学习,借助故事教学的手段来教育管理。幼儿对于故事十分感兴趣。在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可以学习知识,体会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家长与校方的沟通,共同培养幼儿的思想素质和知识能力。例如,在讲述故事《小美人鱼》中,多媒体技术可以被用来进行课堂教学,孩子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小美人鱼的形象。第一步,教师利用课本声情并茂的为孩子们讲述这个童话故事。之后,老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从画面中孩子们可以看到“小人鱼却把刀抛入浪花,失去了生命,化成泡沫,飞入空中”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儿童的学习乐趣。
在下课后,老师可以布置绘画作业,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把小美人鱼画在图画本上,让幼儿自主的判断小美人鱼的现象以及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跟老师交流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具体的讲述小美人鱼为什么做出最后的选择。这样可以充分看出故事教学的先进性,发挥故事教学的作用。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在基础的故事教学模式上展开创新,利用各种方式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让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提高对于词语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应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阶段是开始的启蒙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故事教学,可以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建立科学完善的学习系统,为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幼师需要发挥作用实行综合教育,以培养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力为出发点,借助故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幼儿得以全面发展。由于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既定故事的基础上面他们会在脑海里产生联想自由的创造人物故事,夸张的进行想象,从而让故事更加符合幼儿的心意。在这个环境下教师要发挥作用,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述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与大灰狼》中,老师可以选择合适道具来给幼儿表演。一开始准备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模型。老师来配音,负责两人的对话练习,让幼儿们在倾听中体会故事。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和主观能动性自主讲述新故事,以“鹰与兔”为主题。在进行编故事的过程中,建立故事小组。小组组员由幼儿自由的组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自己来编讲故事。这样会导致孩子们开始踊跃的发言,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自主创造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在经过老师要有效的引导,达成培育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能力的目的,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幼儿教育中故事教学是很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在幼儿教育中,要认识到故事教学的方法和作用,让故事教学可以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姚玉平.故事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0(22):175-176.
[2]黄丹慧.发散思维,让故事教学延伸[J].江西教育,2020(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