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升初考试是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考试形式。大部分的小学升初中是通过就近入学的形式选择学校,如今全面摇号政策的出现,使得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和学生在面对小升初比较焦虑。各科科目的学习难度对小学生来说都有所提高,学习方法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都会出现成绩下滑,学习跟不上等情况,引起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平稳的小升初过渡,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升初全面摇号以后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良好学习素养的建议策略,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学生学习素养;核心素养;学习能力
引言
在小升初阶段,学生的学习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实践逐步建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并将其经验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相结合。这种学习质量要求学生不断总结和积累学习过程,并真正理解、应用和改进它。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具有先天理解性特点,但更多的还是通过后期培养出来的,这就体现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性,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建立支持终身发展并适应时代需求的核心能力。在这里,“主要能力”包括认知、协作、创新和专业技能。另外,“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也是培养认知能力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素养将有助于他们发展核心能力,并帮助学生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来开展一些知识的学习。
(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人们的终身发展离不开学习,人们的终身学习离不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指导学生如何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开展更加高效的学习,发展终身学习素养非常重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素养,并指导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帮助学生发展生活,而且还会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小升初中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策略
(一)帮助学生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小升初中,学生要想获取最佳的学习方法,就需要结合自身能力、学习特点、个性以及学科特征而综合考虑最佳的学习策略。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但是学习方法的类型很多,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而学习的基本规范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例如,标准的自习规范,需要学生保持沉默的自学状态以及45度的自学姿势等,在写作业时,教师也要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应保持书写规范、字迹清楚、逻辑清晰、步骤合理等。在纠正作业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两种颜色的笔进行纠正,同时记录并积累错题,开展滚动式的复习方法等。在课堂上听课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写笔记以及如何标记知识重难点等。总之,以上学习规范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根据规范,学生可以区分学习内容的优先级和顺序,久而久之就会快速提高学习速度,实现高效学习。
小升初后,初中生每天的作业变多,因此也有许多学生抱怨功课太多,无法完成。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做功课时没有先回顾当天学到的东西,忽视课堂知识巩固复习的重要性。学生如果不去复习课堂知识,就会出现盲目做作业的情况。尤其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更需要加强课下复习,巩固知识,检查遗漏并避免浪费时间。
因此,小升初的学生要养成复习的习惯,经常性的开展课堂内容回顾,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也可能来自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在课堂上实施学习互助小组系统是一个好主意,以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小组组长根据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准备日常学习任务。例如在早间上课时,学生可以每天记一个知识点,开展每日背诵和默写,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讲解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并积极向同龄人和朋友学习,使他们更容易发现问题,了解他人的优势并通过他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在此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
二、鼓励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面临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的探索过程和方法对于学习各科知识非常有帮助,常见的就有分析方法、综合法、绘图、假设以及变换方法等。学生只要学会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在抽象思维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到思维的起点,然后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最后找到最佳的方法。在初中课程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积累经验和方法,并继续提高他们对学习各科知识兴趣和信心。
在初中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小学知识考虑了儿童的成长方式和年龄特征,许多知识点的学习受到限制。这些许多知识点没有深入探讨,并且会在初中阶段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我们以基础数学定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了数字数组定律,图形变化定律,然后探索了数字和形状组合的定律,从而有效解决初中阶段的几何数学问题。通过转变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也非常重要。
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
一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纠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表明学生准备学习更持久的正面或负面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和意愿来判断其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关键是要对学习充满信心,培养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是基于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并且学生尊重并喜爱老师,那么学生会热爱所教的科目,并愿意接受所有布置的作业与任务,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并且对学习这个球持消极态度,则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将成为学生与学习之间的障碍。这就是《学记》“亲其师,信其道”道理。当然,教师应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应重点关注小升初后跟不进学习进度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积极鼓励,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促使人们学习的内部动机。有些为父母学习,有些为梦想学习,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没有学习动力。不关注学习的学生应是每科教师关注的重点,这些学生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教师需要注意学习风格的建设,与父母更多地交流,鼓励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习惯,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戴小芬.落实课外阅读 做好小初衔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2):56-57.
[2]张杰,张晓敏.小升初衔接学段英语语音教学研究[J].英语教师,2017,17(05):29-33.
[3]陈宗龙,贺艳,李宗琼,陈伟杰. 新课改下小升初衔接教学的研究[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32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