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开放式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刘团分
[导读] 新时代信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摘要:新时代信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改变了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的种种弊端。校园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推出,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活动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及时评估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兴趣,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信息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开放式课堂教学    校园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化,是主体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初中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技能千差万别。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课后操作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致使许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有的学生“没吃饱”,有的学生“吃不了”。而且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课堂被学校边缘化,每周每班仅一课时,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要面对几百名学生,对于学生的能力水平根本不可能了解,更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使得学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二、如何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化
        新课程改革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都要求学生必须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转变。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化是解决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难题的最佳选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并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化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学生自主学习的异步性使不少学生脱颖而出,也使暂时落后的学生有机会得到教师较多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将搜集、整理、制作、加工后的诸如微课、文字、图片、音视频素材资源和学习资源上传到校园网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水平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完成自己既定目标的学习任务,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异步性自主学习。
        三、初中信息技术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化的优势
        (一)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异步性
        学生学习起点不同,对于学习内容的难易度需求也截然不同,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内容的掌握时间和掌握的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教学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因此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利用校园网建立资源平台,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学习同一内容,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不断的访问校园网,还要从校园网资源平台下载保存各种素材。这个过程会不断强化学生使用网络的熟练程度,也提升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素养,为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自主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学习的成就感越来越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平台学习的安全可控性
        互联网有海量的丰富资源,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网页广告,游戏宣传,甚至一些暴力、色情信息会不时弹出。初中生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被这些信息干扰,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通过校园网资源平台会完全杜绝弹窗的出现,同时教师会把相关的素材和学习资源整理好上传到平台上,学生能快速找到有用的资源,避免了学生花费更多时间在搜集合适资源上,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初中信息技术开放式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资源丰富有梯度。
        教师要提供诸如文本、图片、微课视频、音频、在线考试等不同的学习资源,不同的学习资源都有相同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以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比如有的学生觉得文本、图片资源学起来得心应手;有的学生会觉得微课学习效率高;有的学生觉得在线考试巩固知识效果好。学习资源还要有一定的梯度:有要求学生掌握的最低要求的学习资源,还要有拓展性的学习资源。拓展性学习资源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甚至课本外的一些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学习内容,解决有的学生“没吃饱”的问题。
        (二)学习任务要明确。
        任务驱动是调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比较理想的方式。学习目标确立以后,转化成迫切的学习任务,以完成任务作为行动目标,驱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教师指导不可少。
        自主学习不仅仅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更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判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为自主学习,不能单纯依据教师讲授与否。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认真看书学习,积极思考,固然是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学生专心致志听讲,积极思考,与教师的思维形成共振,同样是自主学习。
        (四)交流评价促实效。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在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之后,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同伴交流,沟通有无、平衡进度,再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成果展示。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自己既定的学习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信息素养。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钱海慧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放式教学策略 《教师》2016年第01期 作者:李玲
        3.《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季春元、 田维珍、 袁先雄、 毛怡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年1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