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及想象力。色彩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小学色彩教学的发展趋势,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色彩教学 小学生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美术课程有更丰富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来对美术色彩知识进行讲解,逐步提升学生对美术色彩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从多个角度着手,例如游戏、多媒体、生活等,引导学生对美术色彩进行观察及分析,使学生能牢牢掌握色彩规律,从而促使学生创作出富有内涵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美术科目的学习意义,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概述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认识
色彩是人们对事物最直观最真实的一种视觉反映,它能充分反映出人们在主观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色彩认知对作品的创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色彩是绘画作品的关键,它能很好地反映出各种美术元素在人工或自然光源下所呈现出的丰富形态。教师可以根据对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色彩元素的提取,向学生传达美术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色彩,从而充分体现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融入的思想和情感。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形式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色彩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能利用蜡笔、铅笔、水彩笔等工具,在纸上进行涂抹、描绘,完成一幅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具来展示不同色彩的作品,向学生传达出艺术作品抽象或具象的色彩表达效果。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影响
色彩是小学美术教师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教学道具,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频率。小学美术教师要努力深化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绘画色彩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色彩向学生传达不同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更有效地理解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优美构图。
二、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许多学校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色彩作为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美术教学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仅仅注重对形状的描摹,对于彩绘作品只是让学生将其填充。还有一些教师会批评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作品,这样会对学生的色彩认知以及学习天性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对色彩的使用及其在绘画中的准确合理运用,并结合学生实际的美术作品来分析学生内心的想法。除此之外,有关色彩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色彩感知的协调能力。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加强对美术基础以及色彩知识的传达,从而使学生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中。
三、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借助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色彩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很难对美术中的色彩知识有足够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实践环节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逐渐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不同的事物。例如,从背景、环境、光源等角度,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作品的不同效果,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二)掌握色彩的区分方法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认真分析与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的色彩进行划分,教师则应该对不同的色彩进行详细的解析。例如,在四年级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在《色彩的冷暖》这课中已经学习了冷暖色,所以需提醒学生注意冷暖色以及不同颜色的区别,并说明使用这些颜色的技巧。小学生的认知、识别能力较弱,他们通常会被事物的表面颜色所吸引,但是却不理解这些色彩的神秘性。因此,在学生观察色彩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色彩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了解色彩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不同变化。在《画家的调色板》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调色游戏感知不同颜色是如何产生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色彩的基本知识,如间色和复色的概念。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便可通过不断尝试加深对色彩的辨别,明确每个颜色的色相,弄清楚纯度和明度是如何变化的。相比传统的教师示范和多媒体直接展示,这个过程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掌握色彩的运用方式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色彩的区分完全掌握之后,还需要学习对色彩合理应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内在情感与色彩进行融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最后创作出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美术作品。在《色彩的情感》这课中,可以让学生从包装设计入手,探究包装设计中色彩的感觉和情感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向名家学习,为学生讲解美术作品的发展历程、构图方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习美术大师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色彩搭配。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同的作品表达对色彩的不同需求,进一步通过美术创作引导学生识别色彩的美感。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研究与分析得出,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美术中的色彩教学,了解色彩教学的特征,深入分析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有关美术色彩教育的教学活动,从而全方位提升小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翁涛.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措施探讨[J].吉林教育,2015(25).
[2]高蕾.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探讨[J].小学教学研究,2015(32).
[3]戚卫丹.论小学阶段掌握色彩知识的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6(7).
[4]骆文卿.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