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从赏识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向德胜
[导读] 成功教育中的赏识,是对于个人价值的公正认可
        摘要:成功教育中的赏识,是对于个人价值的公正认可,是对于个人魅力的真诚认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赞赏,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应该通过赏识学生进行成功教育,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更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本文主要结合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德育工作,探究对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赏识和成功教育,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成功教育;赏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健康成长

        赏识指的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与作品等方面的价值给予的重视以及赞扬,一般用在前辈对于后辈、老师对于学生。对于小学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而言,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心智不成熟的小学生,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自信心与积极乐观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多是管理方式比较直接,较少涉及到赏识和成功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在日常管理中、在相关活动中,注意发现班级中学生的价值和优点,并通过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等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心,同时发挥优秀示范的作用。
一.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表扬以及奖励学困生
        根据心理学研究,几乎所有的人类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特别是上级、长辈和老师的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心理尤为突出,比如很多小学生热与在家长、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就是想要得到他们的赏识[1]。小学班主任要面对的是整个班级,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在班级中间会产生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困生的成绩通常较差,学习态度不积极,不认真听课和不按时完成作业等,很多教师会放任这些学生。学困生不是一无是处的,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和奖励他们,培养其自信心,以此传导到学习上,引导他们改变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很多学困生虽然文化课成绩比较差,但是他们却在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方面强于一般学生。小学班主任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结合他们的闪光点,为其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得他们积极地发挥特长和表现自己,之后表扬和奖励相应的学生。比如在学校运动会、庆国庆歌唱比赛、文艺活动中,我首先会考虑到学困生,让班级中的学困生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地发挥聪明才智,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为班级增光添彩,感受成功的喜悦,之后在课上表扬他们和发放一些小奖品,更好地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二.发挥中等生重要作用,指导中等生服务班级
        班级上的中等生往往是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差,通常没有学优生或者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很少吸引老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很多班主任会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汇聚在学困生或者学优生上。

但是中等生往往是班级中的主体,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理念,给予中等生更多的关注与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指导他们服务班级,使其从平庸慢慢变得优秀[2]。
        例如,小学班主任可以指导中等生积极服务班级,比如担任班级中的班长、小组长、卫生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与各科课代表等,让中等生积极参与这些职务的竞选。中等生在担任班干部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小学生守则或者班级规章制度服务班级,比如积极完成学科作业、不乱扔垃圾、自习课不说话、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等,同时还能够为学困生讲解基础知识。班主任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每隔一段时间鼓励和表扬他们,肯定其成绩。
三.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合理适度赞赏学优生
        学优生通常是各科教师和班主任的宠儿,受到的赞赏与关注最多,他们通常会在课堂上积极地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质量很高,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学科教师与班主任难免会赞赏和表扬他们。由于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过度的赞赏和表扬很可能会让其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还可能让其他学生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应该合理适度赞赏学优生[3]。
        例如,小学班主任可以提高对学优生的要求,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尽全力完成相关学习目标。比如在期中考试结束之后,我通常会将班级前十名的学生单独叫到办公室,先让他们自己说说这次考试考的怎么样,然后让他们自己制定出期末考试的目标,写下每个学科想要考的成绩,之后再具体分析他们这次考试的成绩与学习目标,适当地提高他们的考试目标。在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再根据具体的成绩对优等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和教育。日常教学中,对于学优秀生的作业、卫生与纪律情况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再进行赏识,促进优等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与行为习惯,帮助其全面发展,更好提高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效果。
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应该从赏识学生开始开展成功教育,根据班级中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赏识。对于学困生的,应该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的特长,为班级增光添彩,再表扬和奖励他们;对于中等生,应该引导他们服务班级,为班级做贡献,通过赏识培养其自信心;对于学优生,应该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在他们完成目标之后再进行适当的赞赏。教师运用以上方式开展德育工作,能够促进班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孟禄. 成功教育 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与探讨[C]// 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 0.
[2]周红英. 成功教育从赏识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的探究[J]. 新课程, 2019, 000(005):224-224.
[3]马文秀. 成功教育,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小学德育工作策略探讨[J]. 读写算, 2018, 000(005):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