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练习设计,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刘文静
[导读] 当前练习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摘要:当前练习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走出误区,寻求有效练习的途径,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因此,练习设计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趣味性,有挑战性。
         关键词:练习设计;有效;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有专家认为,新课标中提出的十个核心词就是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也有的专家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六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无论从何种角度来分析,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核心素养不会自动生成,它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并养成。练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深入课堂,放眼当前练习教学的现状,笔者发现,当前的练习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一是练习形式单一,缺乏层次性,没有新意;二是练习的针对性不强,目的性不明确,效率低下;三是练习题目开放性不强,重技能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传统的“练习观”,使得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多从自己的意志出发,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既泯灭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又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低、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这与数学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严重不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走出误区,寻求有效练习的途径,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在练习设计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真正实现练在“刀刃上”。
                如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重点是掌握小数点对齐的算理和算法,对此可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
                下面各题只列竖式不用计算:
                78.5+8.2  7.85+18  0.785+18.2  0.7+82
                78.55-8.22  78.55-8  7.855-0.8  100-8.2
                本组练习的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小数数位对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突出了重点,又提高了质量,目的性非常明确。
                学习了“互质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
                1.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
                2.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3.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
                4.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5.任何一个自然数和1,都为互质数。( )
                通过这样一组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互质数”概念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一些容易混淆,有些“形似实异”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对比练习,在对题目的比较、分析中加深学生对“相似”题目的理解和区分。
                如在学习了“分数乘法”之后,出示了下面两道“相似”的题目:
                有30吨沙子,运走了1/5吨,还剩多少吨?
                有30吨沙子,运走了1/5,还剩多少吨?
                这两道题目,学生如果不仔细审题,往往会认为是同一类型,但通过对比之后不难发现,第一道题目比第二道题目多了一个“吨”字,一字之差,两者表示的意义就完全不同。1/5吨是一个具体的量,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相减的关系;而1/5则是一个分率,表示的是求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对比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层次性一是从学生方面来说,练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也要关注优等生,让差生吃饱,优生吃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二是从知识内容方面来说,练习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浅入深逐步加大练习的坡度。
        我们可以将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理解和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选择第一层次,一般的学生选择第二层次,较优秀的学生选择第三层次,这种设计的巧妙在于选做,不是必须做,在做好本层次的基础上鼓励挑战更高层次,这样既体现了人性化,也鼓励学生实现自身向更高层次的突破。
        如在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设计了如下练习:
        第一层次(与例题相仿的基本练习)
        45+230+25;136+25+64+25
第二层次(与例题稍有变化的变式练习) (92+37)+(63+8);(175+64)+(25+136)
        第三层次(拓展性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2+3-4+5-6+7-8+9-10+11-12+13-14+15
        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学习了“周长”后,我则以一条绳子贯穿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数学小组的同学用一条绳子刚好在操场上围了一个长10米,宽2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第二层次:同学们又用这根绳子围出一个长7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
        第三层次:他们能用这根绳子靠墙围出一个长22米,宽1米的长方形吗?试画图并计算说明。
        第一层次的题目是直接巩固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基本目标;第二层次的题目更灵活一些,是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的变式和逆运算;第三层次的题目将理论与生活情境相联系,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将画图、说理与计算巧妙融合。
        三、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在练习设计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出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趣味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源和动力。
        要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一是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使练习与游戏、操作等形式巧妙结合,从而更加生动、有趣。二是可以通过一题多变、找朋友、做医生等新颖、趣味性的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后,设计猜一猜的练习,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三角形。第一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猜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多数会猜是锐角三角形,出现完整的三角形,发现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在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如下一组练习: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完后,把结果看成年份,想想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234-(162+232)(1840——鸦片战争)
                125x24-1051(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600÷125+1709(1997——香港回归)
                94x32-125x8(2008——北京奥运会)
                将原本枯燥的数学运算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既增强了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又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多得。
四、练习设计要有挑战性
        挑战性是指改变练习单一、无悬念的形式,通过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质疑、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有难度的题目,从而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讨论。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扇形统计图及统计图的选择、分析之后,针对当前网络购物的经历,在与学生“聊淘宝”的基础上,呈现了以下数据:

        老师想买一本书,最终锁定了这样两家店铺,可是琢磨了半天,也很难做出选择,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家店铺?理由是什么?
        这样一组数据的设计,既符合学生购物的生活体验,同时通过有意识的数据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有分析价值的数据,学生要经历数据的读取、比较、权衡,对不同店铺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和筛选,从而做出最优选择。这里所谓“店铺选择”的困境,其实是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的问题。
        学生在购书情境的推动与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有意识地综合对比,形成自己的思考与观点。
        有的学生觉得选店铺B的书。理由是他的书加上运费一共是22元,虽然比店铺A贵了一点点,好评率也比店铺A低了一点点,但是它的销量高,如此畅销自然有它的道理,买店铺B的书应该更放心一些。(数学有时没有对与错,主要是有没有自己的道理,有道理就是正确的)
        有的学生建议选店铺A的书。理由是店铺A的书便宜,只需要花费20元就可以了,而且好评率是100%,虽然销售了3本,但有可能这家店铺是新开的。(学生能够从看得见的地方想到看不见的远方,想象它背后可能的真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不同信息进行比对,通过对不同类别数据的综合分析进行决策,促使学生的深度思考,拓展分析的思路,这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所必需的策略。
                练习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和挑战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改变观念,创新思维,合理拓展和延伸教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出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核心素养能够真正落地于我们的数学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