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追求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持续发展的今天,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它不仅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还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枯燥的数学知识、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急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可以缓解这些矛盾,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整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既是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手段,也是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创新的方式。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积极影响
(一)顺应了教学变革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符合中国教育变革中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需求,亦顺应了现代中国教育变革的整体发展趋势,不但丰富了教育内容,亦完善了教学氛围。网课、微课、交互式教学等新兴教育形式与日俱增,使小学生们占领学习主体地位,传统填鸭式教育形式逐渐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方向变换,先学后教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方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任何学科新知识的学习都非常重要,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学好数学知识有较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兴趣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数学学习的各种困难,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开发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特点,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
(三)扩展了数学教学资源
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大量的课程材料知识,并将其与数学教材内容实行结合,收集和数学课程相关的问题,以此训练小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可通过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正确科学安排课程资源,将数学内容中小学生们学习热点、学习难点侧重实行资源拓展。在此节课程中,加入更多的课程教育资源,使小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得以快速提升,亦使数学教师可规避盲目性的教育形式,进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实行教学。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认识不足
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这种状况在各方面表现较为明显。一部分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作用认识不足,未能深刻理解,故此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又因资金的短缺,硬件水平也未能达标,导致这种现象逐渐严重。
(二)教师过度依赖课件
如若数学教师过度运用课件,将会吸引小学生们大部分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将更多的兴趣放在丰富多样的画面上,而并不是教育知识的内容。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仅是辅助教学,切勿本末倒置。因信息技术的超量运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了消极影响,即失去了利用信息技术的根本意义。
(三)课堂结构设计不当
在小学数学教育进程中,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情境安排,为此花费大量时间与篇幅,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小学生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为有限,如若引入环节耗费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就会影响到真正的数学教育内容,使小学生们难免力不从心,缺少学习的兴趣,东张西望,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教学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利用小学生们这一特性,在教育过程中加入信息技术,增加了教育的趣味性、新奇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开端,亦是小学生们学习知识原动力。在兴趣的影响下,小学生们对新知识会形成探求欲望,此时数学教师再进行有效指导与启发,即可使小学生们自主学习知识。信息技术的模式较多,而多媒体技术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播放小学生们较喜爱的故事,或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小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也会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更为深刻。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实行代入,在讲课开始前激发小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以此确立教学基础。课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收集常见的圆形物体,如小学生们感兴趣的陀螺、棒棒糖、象棋等,教师通过多媒体将这些物体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们可初步认识圆形的外部特征。动态化、形象化的教育形式非常新颖,在这种方式下实行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成效。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多层面支持,包含教育资源、教学方式等,应用信息技术可弥补原有教育的不足,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小学生学习特性和认知规律等因素,正确选取信息化教学方式,丢弃传统单一讲解的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加入了更多活力,进而更好地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实效性。以情境化教学作为案例,数学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制作教育视频,课上播放教学视频为小学生创造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小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领悟和学习数学知识,这是小学生们学习心态更为轻松、自在,从而学习成效有所保障,课堂学习氛围更加积极。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可更好地呈现教育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实现课堂知识的高效传递。在讲授钟表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电影《喜羊羊》这部动画片上映的时间,让学生们根据钟表知识思考,距离电影开场还有多久,通过情景教学的创设,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根据以往所学过与钟表相关的知识,正确回答问题,进而对新知识内容有所理解。
(三)应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数学教师可应用视频或三维立体,弥补传统教育中所存在的弊端。小学生们此刻的记忆是图像记忆,对图片、影像的记忆迅速、准确,运用这种形式可增强小学生们对繁杂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亦可协助数学教师高效突破教育难点。例如,在图形变换这一刻中,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亦是难点,小学生们认知能力具有局限性,难以理解完全重合与完全相同的意思。故此,教师在课前收集轴对称相关图形,制作成教学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比如,蝴蝶、剪刀、囍字等,教师应用视频播放囍字左右两边沿轴对称那条线完全重合的影像,使小学生可清晰看到分开的两部分可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小学生可更加轻松的认识与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性,亦可协助教师突破教育难点。
结语
小学数学是主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小学生们理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然而,数学知识的学习针对小学生们而言,亦是枯燥、乏味和困难的,这与小学生们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相关,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知识教学相结合,用图片、视频等生动的方式来展现数学知识,便于小学生理解与认识,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加强小学生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云霞.论如何将信息技术融于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9):166-167.
[2]徐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7,(12):44.
[3]肖桂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教学更精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8):7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