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特别是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目前小学教育特别是村级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学校硬件设备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实施差距大、家庭轻视学校教育等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些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从根本上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改善村级小学教育现状,提升村级小学教育质量,方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良性、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村级小学教育;教育现状;教育分析
一、村级小学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特别是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农村小学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春天,村级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改变,学校实现了“亮丽化”,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标准”。但优质的教育教学设备和高素质师资队伍等却没有得到改革。由于当地经济收入和经费的不足,教学设备就无法及时充分更新和改善。
如图书室书籍拥有量少、种类少、无更新,陈旧破损的书籍严重影响阅读,故大部分时间都是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本该在最美好的年代“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而村级小学教育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探索课本以外知识的机会。另外音体美器材也相对缺乏,没有专门的音体美教室或标准的活动场地等,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师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村级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且负担重。首先是承担村级学校教学任务的主力大多是民转公教师且年纪偏大,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诸多不足。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这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教学模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其次是村级学校基本都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所有学科全覆盖,平均第个老师每周大概要上26-30节课。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只能疲于应付。其三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差距大。
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村级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选送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同时,很多村级学校的教师是包班教学,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教师不能外出培训,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学习材料上,开展有效的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校本培训有很大难度。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村级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村级学校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摆在我们教育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学习较差、性格缺陷、缺乏亲情、心理障碍等。
二、改进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配足配好硬件设施
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力求做到从有到好的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案问题个案解决。确保学校教学需求,层层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就当前村级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及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个人建议是否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解决:一是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知识素质;通过各类教研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各类师德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有可能提高村级学校教育水平。二是提高村级学校教师待遇,减轻工作压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村级学校教师行列。完善教师队伍结构,逐步改变教师老年化的格局。
3、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确保农村留守健康快乐成长
(1)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
(2)逐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加快和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使之在本地就能就业增收。也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3)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
参考文献:
[1]徐大环.村级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252.
[2]邵伟,许红梅.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山西农经,2017(10):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