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赖振业
[导读]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已被起来越多的运用。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已被起来越多的运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数学教学,如何使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得到有机的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最关心的课题。结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出二种课堂教学模式:
        (1)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流程为:情境创设→启发思考→自主学习→协作释疑→总结提高。
        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如下:
     
       
        ①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音像、动画等创造问题情境;利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等创造问题情境。 ②启发思考,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而且能涵盖当前教学知识点的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利用一些认知工具或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③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些动画,可以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动画内容,使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内容产生疑问,教师可以借助动画和学生疑问引出课题,进行有效讲解;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具有很强交互性的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交互式白板、数学教学平台,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并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④主体探索,协作释疑。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作为长期不懈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常用的方式: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使他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2)情境探究线上教学模式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被迫推迟开学,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集体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学校实际的线上教学模式,并在全校推广,取得极好的效果。以小学数学网络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教师精讲学生多答疑的线上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教师备课→学生预习→情境创设→引发问题→自主

        ①课前环节:课前先精心制作ppt课件,录制好教学视频,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和使用腾讯课堂、钉钉教学平台。线上教学的备课尤其要力求少而精,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教师在20分钟上课时间要力求高效。教师要设计精要的自主学习任务,一节课一两个学习任务,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表述要简洁明晰,情境尽量生动活泼,学习路径要有具体的安排。备课还要考虑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教学语言设计要有对话感,避免长时间独白,适当留有供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情况进行适当取舍和加工,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线上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②线上教学环节:利用腾讯课堂、钉钉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教学方式有:分享屏幕、ppt+语音、微课录播课、摄像头相结合,教师精心准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课前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在讲课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讲解自学的要点,教师要努力改变学校日常教学的习惯,调整“教”与“学”的时间分配,将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教师线上教学中要利用多种途径增加互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境来设置互动交流的方式。精心设计包括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通过在线提问、随堂测验、讨论区小组研讨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③反馈评价环节:教师根据线上教学知识点,布置适量作业,课后作业利用“班级小管家”进行线上批改,教师批阅后私发给学生并督促学生及时订正,教师在班级学习群内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定期公布优秀作业名单。教师开展学生间的线上学习成果、优秀作业等展示,发挥学生集体教育功能。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多互动、多关注不同学生的反馈,关注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在课后要根据线上授课情况,通过电话询问、问卷调查、微信班级群对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存在困难。对于部分学生无法适时在线学习的情况,教师应发送录播回看链接,以便学生后期回看。
         结束语
        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几何画板绘制了各种形状的三角形,这种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了传统的手绘作图,既方便又形象,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
        另外,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做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例如在《快乐的小猫》这一课时的讲解中利用Photoshop修图软件将刻板的小猫转变成可爱的漫画人物形象,让它跳跃,放大,缩小,孩子们都被逗乐了。这样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教师应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大胆创新,大胆尝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且多样化的授课模式,也能够适应特殊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不中断。文中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
[2]赵呈领.杨琳、刘清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 201802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