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张洁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洁
[导读]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建筑工程,在新时期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建筑工程,在新时期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实现自身发展,建筑工程必须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促进建筑管理模式转变,综合考虑管理定位,管理目标和工程价值,采用系统化思维方式进行管理,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对工程管理,进行系统化的思维,有利于实现最优化管理目标,保障工程建设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使工程能够发挥最大利用价值。进行系统化思维模式的管理,有利于保证工程各项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低质量和低效率缺陷。对工程进行寿命期管理,有利于延长工程使用期限,将工程作为一个系统的管理模式来综合整理,样所实现管理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关键词:工程系统化思维;工程寿命期管理;最优化
        引言:
        对整个工程进行系统化思维和寿命期管理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工程建设,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投资机制以及工程的运行等,包含工程管理自身和其他工程领域的各项专业性基础知识。需要对建筑工程做好管理工作,使工程的各项作用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将系统化思维和延长寿命期管理落实到工程日常建设和维护中,有利于全面提升建筑使用性能,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工程能够顺利、平稳运行。
        1 工程管理系统化思维的概述
        对建筑工程而言,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利于实现整个工程的使用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使工程管理能够在新时期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立足于传统,对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升级和革新。因此,工程管理也应该充分继承传统管理模式上的优点,同时能够推陈出新,利用现代化思维的角度,站在更高和更广阔的视野之上,进行宏观布局,更全面,更系统的对工程的周期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解决工程存在的问题,使工程管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工程管理系统化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从构思到总结全过程实现最优化,能够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和质量。他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思维模式,需要立足于现实,再满足我工整管理的要求之下,充分考虑工程内部和外部各因素的综合,考虑不同阶段,不同施工过程下系统的各种相互作用情况。做好系统中动态、发展和实时性研究,实时监测全面追踪系统的寿命周期动态变化,总结规律,全面优化管理工作。工程管理的系统化思维需要确保工程各子系统之间的目标保持一致,使各结构联系合理,功能完善,能够成知道整体系统。工程管理的系统化思维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综合各种相互作用因素,选择最佳方案,实现工程寿命周期的管理,实现整体优化目标。
        2 传统工程管理思维存在的局限性
        工程管理的传统方式把重点放在了进度,费用和质量的跟进上,将工程建设的过程和目标进行拆分,总体而言,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工程管理不出差错,但有很大局限性。(1)传统的管理模式追求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率,把整个管理过程的重点放在建设初期。会使工程的维护产生较大阻碍,同时不能够充分掌握工程运行的规律,给建筑的使用造成潜在风险和隐患。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拼命追求施工效率会增加安全风险。(2)传统管理模式没有包容性,有较大局限,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发展要求。传统管理模式不能很好联系,各施工阶段关注的效用和价值,在工程运行上会导致管理过程和关注重点之间不协调,管理工作分散。(3)传统管理模式只关注工程建设时段,管理内容相对单一,只是对管理者和施工过程进行简单协调安排,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程管理要求。
        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新时期工程管理应该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使整个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效能,延长使用期限。工程管理系统化思维,从更高角度,更高视野出发,用更广阔的视野对工程进行系统化管理,解决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他强调,对工程进行系统化和整体把控是管理工作具有更宽广的应用空间和范围,能够更大程度上发挥创造力,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管理,使工程管理更加现代化。系统化思维进行工程管理会对建筑工程各阶段的各种要素进行综合配置,深入挖掘工程系统寿命期的规律和动态变化原理,使工程能够更好地服务。


        4 以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为基础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4.1 工程寿命期系统的概念阐述
        工程寿命期系统化思维模式是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下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工程上,对工程进行的认识、改造和利用升级,使工程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有建筑物,构建物,软件系统和设备系统所组成的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规模和使用技术标准,功能和质量指标和要求作阐述。工程是处在自然社会和文化信息等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综合影响之下的建筑,能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进行使用,因此,全寿命期管理系统非常开放,需要综合考虑诸多要素。
        4.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主要框架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会延续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管理对象涉及工程建设的整个阶段,包括方案设计决策,施工建设过程和后期运行维护,但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更加有深度和广度,构架高度更完善。它是工程建设发展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能够确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实践,对工程系统和技术进行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内容:第一,工程寿命及管理涉及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把控,包括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就管理内容而言,包括工程融资管理,决策和工程造价管理,技术管理,合同拟定管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第二,以工程全寿命期为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工程施工建设和运营的各阶段抖音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为基础,从整体上合理布局,制定最优化的管理目标和方法,保证工程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也较低的经济管理投入,实现最高的管理成果回报,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管理目标。
        4.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对工程进行管理时需要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保障,对复杂庞大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协调,实现全寿命期管理目标,需要更新管理传统思维,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进行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创新,加强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性:第一,协调好管理目标,使工程管理能够向一致目标迈进。整个工程管理系统有很多组织结构需要综合协调各部门和各系统,使工程内部目标明确一致。加强购系统的联系是各个环节都能够高效运作,强化各组织结构的职责和责任,减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协调管理目标,还能够保证各项管理任务和要求,能够顺利进行,减少沟通阻碍,十个层级都能够落实好自身的工作,保证各环节管理质量,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工程的系统化管理和工程使用寿命。第二,合理协调各工程管理结构。在管理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在整体和局部上都能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开展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提升管理效率。第三,协调整体性功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应该在整体上进行各功能要素的协调和整合,增强管理的整体性。重视各部分的作用,使内部管理能够有效落实,在整体管理上充分发挥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需要结合工程内部各要素,各阶段的工作,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管理,保证管理模式到系统化和连续性,最大程度发挥工程建设的效益和价值。
        结语:
        工程管理的系统化思维和群寿命期管理是新时期对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新要求,需要借鉴和发扬传统管理方式的优点,同时能够更加精细,更准确的优化工程管理工作,提升工程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中杰.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16,000(003):164-164.
        [2] 胡道生. 刍议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 城市建筑,2014,000(006):126-126.
        [3] 刘永建.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探讨[J]. 房地产导刊,2014,000(034):392-392.
        [4] 陈 春. 关于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J]. 江西建材,2016,000(001):287-288.
        [5] 王瀚光.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v.34;No.282(02):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