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若想实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长足发展,加强防水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十分重要,其不仅关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整体质量,还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莫大关联。因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防水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通过合理运用,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未来发展中发挥出其最大化的作用,给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1主体结构的施工意义
1.1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承担着稳定、支撑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性能,并且它同时也是维护建筑物整体空间的分布的整体框架。因此,它在空间当中维系着整栋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尤其是对于各个空间的分割和功能区域的分割,作为主体结构,可以有效的把控整体的质量安全。因此,如果在建设过程当中,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不够稳定,或者是其支撑作用没有达到质量的标准,那么在投入使用后,就会威胁到居住在此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设计需要将材料选择、空间体系、强度的高低、整体稳定性与结构的选型和用材的高度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够保证建造出来的主体结构,其承载能力较高,而且规划出来的空间效果较好。因此,想要实现对其主体结构质量的优化,就需要先对其进行主体结构的设计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设计环节当中,将不可抗拒因素进行调整,保证其建筑完毕的主体结构整体性能都有一个上调。同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关系到整体的经济与安全环节,由此也可以看出,主体结构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建筑物最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主体结构的安全,也可以有效地保障楼体的质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对此,这就需要相应人员做好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基础设计,保证从根基开始就能够拥有高质量的工程,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在后续的施工过程当中,能够一直保持工程总体的质量,进而实现工程的经济价值。
1.3实现其它功能发挥的基础
建筑物主体工程的建设质量关系到了建筑物空间的使用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因此,有效地提高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质量,可以保证其主体结构能够有效地承载、连接其它空间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因为,不管任何一个空间的大小、形状或者是高低,都有其自身的载荷能力。但是,如果主体结构的质量较低,那么空间的载荷能力就会变弱,进而也会影响到其后续的投入使用。因此,想要保证空间的载荷能力能够正常地发挥其实用的功能,就需要对主体结构进行加固,提高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空间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其自身的静载荷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关键内容
2.1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水工程非常重要,特别是建筑工程阴阳角区域比较薄弱,需要针对性进行防水处理。在大面积施工工序开展之前,需要首先做好附加层施工。在绑扎底板钢筋的时候,为了能够避免在钢筋施工中把周围的砂浆保护层都碰掉,或者是把四周墙壁的防水层划伤,需要在绑扎钢筋之前,首先在内侧布设临时性的纤维板,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防水层作用。等到外模拆除之后,就需要进行外墙防水施工,按照外墙内贴法来进行防水操作,把墙面底部的压顶保护砖拆除之后,认真仔细的做好防水接头。建筑主体结构中的地下室水平施工缝隙,需要使用钢板止水带进行接缝施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梁,则需要在梁头进行绕行处理,确保钢板止水带的接头处立缝以及水平缝隙都不留缝隙痕迹。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为了能够确保钢筋绑扎质量符合施工要求,需要在绑扎顶板和梁等水平构建钢筋时,能够提前铺设模板提供行人通过,钢筋绑扎结束之后,工作人员要详细检查绑扎效果,及时处理隐蔽工程的施工验收手续,并在施工处挂出标识牌。在钢筋绑扎过程中产生的交叉点,需要全部使用铁丝完成绑扎,双向受力的刚健昂也需要进行全部钢渣,确保绑扎的铁丝呈现出八角形的形状。
在施工中如果施工结构和形势比较复杂,施工人员需要仔细研究和探索钢筋穿插的正确顺序,施工人员要跟技术人员做好沟通交流,共同探究钢筋绑扎顺序,排除质量问题出现几率。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若想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选取恰当的混凝土搅拌站十分关键,且要一一明确混凝土强度、添加剂类型以及粗集料粒径等指标。其中,在对混凝土工程正式施工以前,要全面检测预拌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在具体试验中一般应用的是双控标准,通俗地说就是供需方均依据对应的标准来进行取样试验。且在具体施工中,无论是建筑地上工程,还是建筑地下工程,均需要应用泵送混凝土浇筑的手段。与混凝土工程息息相关的内容有以下三点。
(1)底板浇筑。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若是在底板上平铺混凝土管道,则需要应用边浇筑边拆管的办法进行。且在混凝土具体浇筑中,通常会使用自流斜面分层法,实现一次到顶。其中,每个施工面均需要分前、中、后这三方面振捣混凝土,做到边浇筑边抹平地板。具体的厚度和标高等信息,还要通过应用水准仪展开定点测评,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且在具体施工中,还要应用小白线对板面标高进行合理控制,起到平等表面的作用。
(2)墙体浇筑。在对建筑墙体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通常要从墙体的一侧开始,应用循环浇筑的办法展开。且每次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不能高于1200mm。只有等到前一次的混凝土浇筑停止后,才可以继续进行浇筑工作。其在终凝混凝土以前,还需拉线抹平混凝土的上端,以保证混凝土的凝聚性。对于附着在模板或是钢筋上的混凝土浆,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将其清理掉。
(3)顶板浇筑。和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的顺序相同,建筑顶板的混凝土也要从一侧开始进行浇筑。但在顶板混凝土具体浇筑时,还要保证抹平与振捣工作做到位,利用赶浆法来浇筑。
2.4碳纤维加固施工技术要点
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处理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碳纤维的加固方式。在这其中需要注意碳纤维材料的选择,一般更加建议使用碳纤维布、A级纤维浸渍胶。在所有原材料到达施工现场之前,还需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当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之后,才能够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内。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2.4.1表层修复
在对所需要修复的表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修复部位基层状况,如果存在蜂窝等相应的缺陷,可以使用氧树脂水泥砂浆来对其进行相应的修复。对于其中所出现的凹陷的部位,还需要找出一定材料对其进行填补的工作。
2.4.2涂刷底层树脂
在这其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比例对其底层的树脂加以配置,在使用滚刷,将所配置好的树脂在加固的表面进行均匀的涂抹。如果还需要进行二次涂抹的操作,需要在上一层的图层干透之后,才能够进行相应的涂抹操作。
2.4.3碳纤维粘贴
在这其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设计要求来剪裁碳纤维布,并配置专门的浸渍树脂,将其在所需要涂上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均匀的涂刷,在粘贴所剪裁好的碳纤维布,在进行反复的滚压操作,排除其中的气泡,保证其粘连的可靠性。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建筑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因此,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质量,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施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正鹏.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2020(04):62.
[2]马帅,王江平.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