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罗坚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罗坚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基于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这对电能、水资源的消耗量也逐渐增多。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利局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基于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这对电能、水资源的消耗量也逐渐增多。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它不仅具备发电和水运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预防洪灾,给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的功能。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对策进行全方位分析,首先简要概述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其次论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接着阐释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现状,最后笔者结合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电能、水资源的消耗量逐步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在满足人们用水、用电需求的基础上,发挥洪灾预防的作用价值,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间,也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文章将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现状展开讨论,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希望能够对相关实践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我们国家的拥有广大的地理面积,使得我国具备较丰富的水资源,因此,我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先开发水利工程的国家之一。建立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保护和利用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保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最早是在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都江堰也一直在应用。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水力发电工程不只可以进行灌溉、发电、水运等功能,同时还具备防洪、水利调配的能力。对于现在的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它不仅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在旅游、运输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起着主要的作用。
        不仅水资源是绿色资源,电资源也是绿色资源,在这个充满资源危机的社会中,就要加大对水电资源的开发力度以及应用力度,这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而我们国家是全球国家中具备丰富水资源的主要国家之一,近两年来,我国一直在执行南水北调工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关注程度。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不仅会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可用资源,同时也能起到防洪、水量调配的作用。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好坏,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关系,怎样才能将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更好是现阶段我国水利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影响河流的生态平衡,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及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等方面。
        2.1 影响河流的生态平衡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建设会对周围的水流方向、水流量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建设施工期间,多为钢筋混凝土建筑,进而会对周围天然河道中的生态均衡产生破坏,使河流中的生物无法得到正常生长。若河流中存在诸多泥沙,在施工建设后会产生泥沙堆积的情况。当淤泥堆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则会对周围居民生命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2.2 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对周围的土壤、气候等也会带来诸多影响。比如会致使当地的地表吸收能力下降,在这种问题影响下,如果在降雨季节中,则比较易于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现象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结束后,当地的地下水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土壤自身的酸碱度也会发生转变。土壤中氮含量明显减少,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品,对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与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2.3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文不仅和物种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和物种的组成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水流的大小对栖息地的大小有着直接的联系;水中的全部生物的生命体质又和水流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水流的性质和水中的全部生物的繁殖以及生存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导致水流性质发生辩护的主要因素就是外来物种的入侵。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会给河流中的水量带来一定的改变,同时也会给河流的水位带来一定的变化,进而导致河流中的泥沙含量、营养盐的含量以及水的温度都会随之发生的改变,使得流域生境发生着变化,从而导致水文情势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设性的有效策略,旨在逐步改善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3.1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
        所谓的补偿机制是通过生态环境补偿、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等方法平衡保护环境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间的关系,促使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补偿机制向稳定化、可持续化与法律化转变,利用政策引导、实地调研、施工评估等手段全面分析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风险因素,不仅有利于修复环境破坏区域,还能遏制生态资源衰退。
        3.2 减少对水文情势影响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水利电站蓄水池可以顺利运行。在进行水利电站蓄水池运行时,还要对水位进行合理的控制。在水池两侧设立生态放水孔,这样可以保证在进行排水的过程中,减少下泄流量,进而有效的缓解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情势影响力度。
        3.3 增强素质并统一认识
        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人才引进及培养的重视程度,定期开展岗位知识考核,考核合格者应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性政策以填补长期人才缺口,施工单位还要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将水体、噪声、大气纳入监测指标,严格管控施工垃圾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应该始终以增强相关水利水电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调动起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创造性,多鼓励开展一些关于促进水利水电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多元化知识竞赛活动。
        3.4 优化工程施工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环保的因素,没有结合当地环境的特征来进行施工。因此,为了避免对环境的破坏,相关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坚持施工与治理同时进行的原则,在工程周边种植植被,避免造成土地的荒废、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水文勘测工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后,还要使用生态环保型的施工材料,有效加固河道周边的土地。
        4结束语
        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向前推进,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氛围,这就对水利水电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是为了控制调配自然地表水及地下水所修建的工程项目,经常受到自然资源、地形地质及水文气象条件等地理条件的限制,因此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与优化升级水利水电工程模式以减少对生态自然的不利影响,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可持续快速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温振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浅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3):139-140.
        [2] 李岫学.试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水能经济,2017(9):107-107.
        [3] 王树文,祁源莉,Farhed A.Shah.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政策分析模型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5(05):106-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