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工作中的建筑设计方法思路构架实践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丛艳艳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也有了一些成果。
        威海建兴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也有了一些成果。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行业的要求除了要保障安全外,又希望其个性化、多元化。基于此,我国建筑结构体系种类日益增长,建筑类型也愈加高端、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筑设计方法思路的构架应该做到创新、完善,以迎合人们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实际工作,建筑设计方法,思路构架
        引言
        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不仅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居住,这种巨大的需求量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行业市场的发展也创造了广阔前景。同时随着科技与经济、生产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使各地区的建筑思路独具特色,这就要求设计师对建筑设计有些敏锐的时尚观察力,通过对设计思路的创新与货架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工程。
        一、建筑工程设计结构基本要求
        (一)安全可靠性
        安全可靠性是所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底线。建筑工程建设根本意义是作为人们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存放物品或用于其他用途的场地,所以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不容忽视。现如今有一些建筑设计一味追求多样化而淡化了建筑设计建造本身的安全可靠性,这会对建筑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隐患,所以,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建筑设计建造的安全可靠性,才能保证建筑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
        (二)抗震抗灾性
        随着近几年我国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可以看出有部分建筑工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建筑的抗震抗灾性或性能设计不足,所以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来临时,建筑本身的抗震抗灾能力不足以抵挡自然灾害的威力,使得建筑大范围坍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很大的损失。因此,抗震抗灾性能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建造中重要基本原则之一,特别是对多震多灾区更要重视这个原则。且建筑构造设计对于抗震抗灾的参数不可随意设计确定,具体需要根据该地区地震灾情的发生频率以及最大震级来进行设定,对于没有地震过或者地震联合时间过长的地区,进行正常级别的抗震设定,而对于地震带,多震区,震灾区等地区的抗震抗灾设计要进行适当提升等级,以确保在真实地震时,建筑可以有效抵挡一定灾害,为居民的生命安全做到有效防御。
        (三)节能环保性
        近几年建筑行业飞速发展使得一些建筑建造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由于早期建筑设计对环境影响作用的忽视,使得建筑工程在发展途中对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例如工程建筑过程中过度用水,施工剩余垃圾污染,建筑工程甲醛污染以及辐射污染等都对建筑工程附近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工程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飞速建设,使得一些本就薄弱的资源变得日益减少甚至最后走向匮乏,最后造成我国资源短缺的现象。这样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不会起到推动作用,反而抑制了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建筑设计应该将节能环保加入设计原则中,通过有效的设计思路和手法减轻由工程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建筑结构材料的适当替换和对施工过程中所用资源监管力度增强来解决资源过度浪费的问题,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工作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建筑设计方法及思路构架
        (一)强化地基与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对地基要求极高,因其有这极大的建筑压力,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最初环节就备受重视,因此需要工程设计师对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进行详细精确的测量计算,确保建筑地基足以承受高层建筑压力,并且符合建筑整体构造。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对地基埋深问题有着特殊要求,所以建筑基础设计需要从建筑整体结构与建筑实际地理位置的地质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不仅属于一道建筑程序,其设计好坏与否足以影响整体后期工程建造质量,从而影响后期建筑设计是否得以继续进行,所以,如果地基与基础设计阶段出现问题,就可能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带来无法计算的财产损失。
        一般高层建筑多侧重于天然地基,天然地基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时,可以通过对地基外侧刚度进行修改,调整地基对高层建筑的承受力,设计地下室结构也可以有效的增强地基结构的稳定程度。
        (二)板面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计适合建筑结构的建筑板面。相关规定明确指出了板面材料与钢筋间距:建筑板面为现浇板,对钢筋距离要求为1.5~2dm为最佳,在考虑到板面质量与应用安全后提出,在板面末端增加热感钢筋,规定严格表明建筑结构上板横纵两向配筋率需大于等于0.1%,此项指导一定程度保证了设计符合规定,同时也满足了安全需求。
        (三)强化梁柱的设计
        梁与柱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承重组成部分也是整体结构的大体框架,在建筑设计时,梁与柱的设计应当都充分给予侧重关注点并且形成梁弱柱强的思维理念。梁与柱都会影响该建筑整体的抗危险系数,设立梁弱强柱的思维理念便是以柱为支撑体系的主要结构。中国土地面积尤为开阔,经常有各类地震带从四面八方,各地区、各省份穿行而过,强柱的理念是因由抗震程度中的大震不致命、中震可维修、小震不破损的抗震目标而形成的,从质量良好程度与抗震能力的基础出发梁弱柱强是具有相互针对的概念。所谓强柱弱梁、强柱是指提升柱本身的稳定性,牢固性、抗震性,而弱梁是指对梁的钢筋结构设计安排相比柱的严谨性略低一筹,而不是忽视梁的结构设计,如果设计师在这一概念上的理解不到位,将会导致建筑整体的质量安全不过关,影响工程进度效率。
        (四)精确的分析计算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建筑行业与科技技术的结合也对其进步有一定良性作用,所以工程设计师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引用适合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建筑工程设计效率和准确性。设计师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筛选和研究,选择一款最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应用,通过对其的细致了解发现其中问题并进行结果分析。设计师要加大对计算机参数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重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计算机计算结果进行细致分析并选择正确的计算参数。建筑行业需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创新先进计算机应用理论,加快研发高能、高效、低污染、低耗能的新兴建筑材料,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建筑设计方法思路构架也将成为日后建筑行业的主流,所以需要在当下为其打好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不仅需要保障使用人员的安全,也要做到设计创新使建筑造型多样化、模式复杂化,在提升其使用有效率的同时,做到设计感、观赏感并存。以上几点是对建筑设计方法与思路构建实际化的一些建议,同时,设计师需要注意实际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希望本文可以对建筑结构设计行业起到一些作用,引起建筑设计人员对实际建筑结构设计思路的开拓,思考探究,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有效的思路,推动建筑行业整体更好发展,从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周胤. 基于建筑创作的结构表现研究[D]. 2009.
        [2] 褚燕丽, 张晓岭. 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工程技术(全文版):00286-00286.
        [3] 刘璐. 浅谈工作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践思路构架[J]. 品牌, 2015, 000(008):275-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