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石娟1 彭媛2
[导读] 摘要: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是指土壤在自然环境中吸收、控制和降解环境污染物的综合能力。
        武汉谱尼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34
        摘要: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是指土壤在自然环境中吸收、控制和降解环境污染物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评价。要保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必须采取良好的质量控制措施。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将涉及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全过程,包括分析测试、采样、数据评价、综合报告等,要做好控制。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问题;对策建议
        导言:
        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土壤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我国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自2016年《全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立数据库,其中土壤环境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代表性,反映土壤环境状况,必须高度重视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1 土壤质量监测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使我国的土壤环境越来越恶劣,并呈现出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从调查结果来看,工矿业和农业的广泛发展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危害,土壤环境的污染与空气和水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土壤环境的防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像水和大气等有着直观性,土壤环境基础调查相对薄弱,数据不全面、不系统,特别是土壤有机质的检测数据非常有限,这些有机质往往更直接地影响到人类健康问题。为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水平,国家逐步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力度,出台并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要求增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围、监测点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
        2当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
        2.1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视度不够
        土壤环境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忽视。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大气、水、声等常规在线环境监测体系,监测能力较强,而土壤环境监测起步较晚近些年才引起重视。2006年,我国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系统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调查,对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有了基本了解。然而,大多数企业和人民并不了解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的重要性。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私自排污,屡禁不止,对土壤和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控制刻不容缓。
        2.2中国土壤环境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据统计调查,我国土壤污染超标率已达16%,其中轻度污染占11%,其余为轻、中、重污染。污染主要是铅、镉、汞、砷等无机污染,从东北到西南污染越来越严重。此外,滴滴涕、多环芳烃和六氯环己烷是第二大有机污染物。草地土壤污染也达到10%以上,耕地的整体环境质量令人担忧。总的来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污染比较严重,中南部和西南部的土壤污染是重金属污染。
        2.3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整体能力不足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尚未形成统一的监测体系。目前,中国国土部门、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正在进行土壤监测。但由于评价方法不同,监测技术规范不同,监测结果和数据共享不完全,各部门政策各自为政,监测工作分散,效率低下;各省环保监测部门,市县在监测设备、专业人才、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得到监测工作的基本保障,整体制度建设落后,科研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支持监管决策的落实。
        3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建议
        3.1 完善土壤环境法律保障体系
        加快制定有关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此外,要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扩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影响力,加快推广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3.2增强公众的土壤环境保护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土壤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和土壤环境保护思想。
        3.3 土壤标准样品
        所谓土壤标准样品,是指直接用于模拟的土壤样品,或由土壤样品直接制备的固体材料。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均匀性,可以实现长期保存。在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和验证过程中,土壤标准物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分析和测量仪器的校准、分析和测量仪器的校准、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评价和测量方法的准确度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行业和国家之间的数据可比性和一致性。在土壤标准样品的实际使用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样品,使其含量水平、成分、背景结构等方面与待测样品相似或一致。如果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的基本成分和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异,则属于基体干扰。如果再次使用土壤标准样品,将会出现严重的误差。
        3.4 重点建设土壤环境监测监管
        (1)建立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立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监测孔点,利用信息技术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及时掌握当前土壤环境现状与发展,防止土壤环境污染,保护土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2)对于土壤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提供资金支持,保证土壤环境监测资金的投入。对于土壤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应设立土壤环境监测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土壤环境工作的正常开展。
        (3)努力提高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水平。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监测质量,重点建设重污染区县环境监测站,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投入。
        (4)完善我国基层环境保护机构,市县要有自己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业人员,重点实施土壤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负责土壤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
        (5)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建立相应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制度,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土壤环境监测队伍,逐步提高土壤环境监测质量。设立专项资金,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实行人员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相结合。培养土壤环境监测学科带头人,带领土壤环境监测队伍更好地完成工作。
        3.5 质控人员
        质量控制人员是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执行者,监测结果的质量水平与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密切相关。在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中,适当加强队伍的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相关企业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同时,还可以定期对企业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相应的奖惩,以此来提升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使其达到预期的高度。
        3.6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是整个监测工作的结果,工作人员应严格检查,确保监测报告中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对此,监测企业可以采用监测报告责任制进行逐级审计,既可以明确分工,提高监测报告审计的效率,又可以通过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人为审计失误的概率系统。在监测报告审核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数据信息,可及时核实解决,进一步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
        结束语
        虽然土壤监测过程复杂,但只要在土壤监测过程中遵循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分析和解决监测难点,就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曹颖.对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7):82+84.
        [2] 段成瑜.关于中国土壤质量的环境监测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8):175.
        [3] 张欢.对土壤监测几种质量控制指标及评价方法的探讨[J].科技风,2017(14):239.
        [4] 赵磊.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问题及对策建议[J].产业创新研究,2019(4):106-107.
        [3] 陈秋兰.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制度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J].环保科技,2018,24(4):59-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