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朱丽萍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朱丽萍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基础民生工程和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代表,对于人们的生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是我国现代建筑工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中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玉林市  537001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基础民生工程和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代表,对于人们的生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是我国现代建筑工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的技术优势,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工程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优势进行总结,结合实际,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实践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践
        引言
        在现代工程建设产业发展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了其行业的重点内容,是直接关系到了民生发展的基础市政工程建设。基于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为区域民生发展奠定工程保障基础。这就离不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支持,作为经过多年发展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愈发完善,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综合性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优势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施工技术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术完善性的不断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当前我国市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中主要的施工技术体系。并且在近年来我国高速发展的科技体系支持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渐加快。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发展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稳定性较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以混凝土为基础材料的,是通过水泥、水、砂石以及一些化学外加剂经过适当比例的调和调配成的,在凝结硬化后,具有极高的物理稳定性,不易发生结构变形的情况,能够有效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这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产业的发展有着价值。其二,混凝土施工技术经济适用性较高。混凝土的原材料极为丰富,原材料价格低廉,而经过科学化的调配后,不仅结构强度高,并且其结构耐久性也极为优越。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塑性极强,可以通过钢筋添加进一步提升其结构强度和质量,具有很好的经济适用性,适用于大部分工程施工之中。其三,混凝土施工技术对自然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混凝土结构本身密度较高,对外界的环境因素影响抵抗能力较高,尤其是对雨水浸泡等环境的抵抗能力更是极为优越,因此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极为重视,直接关系到了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年限。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加强混凝土浇筑早期养护
        生产高质量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混凝土第一阶段中的浇筑工作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后期混凝土的遇冷收缩问题,需要对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本身的湿润度加强管控。不仅是浇筑过程中,浇筑之后的保养阶段也要协调好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温度、混凝土自身的湿度、人为保湿手段以及混凝土硬化的速度和水平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四者相互配合,并且分别维持在最合适的标准范围内。其次,混凝土浇筑之后,限制其保养的时长,根据混凝土生产要求的不同,可以在最短28天保养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延期,在这个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监督混凝土的质量和硬度以及及时进行笔录。更为重要的是减少混凝土与空气的接触时间,时间一长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破坏。为了保存混凝土中的水分和湿度,覆盖时间要持续到混凝土彻底固定之后才可以解除保温措施。
        2.2加强浇筑振捣质量控制
        高质量混凝土的制造,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两样工具,分别是钢筋和模板。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保证二者的水平和承受限度与混凝土持平,三者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其次,熟知融合在混凝土中的钢筋的密度,适当调整混凝土的体积和高度,达到与钢筋的完美结合。保证混凝土的硬度也要根据钢筋的组织大小适当调整浇筑的方式。实际浇筑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振捣器有不同的应用方式,比如在混凝土振捣的时候主要采用平板振捣器来处理,如果使用插入类型的振捣器说明浇筑的混凝土有高度的要求。

要控制好分层厚度,整个过程中不能出现重点,保持连续性,避免影响浇筑主梁,如果因为不可抗拒因素必须出现中断,应尽量缩小浇筑过程中的时间间隔,应当在上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在凝固前,恢复浇筑施工,避免两次浇筑的混凝土连接处出现明显的“分界线”,降低混凝土质量。
        2.3控制原材料的进场质量
        满足建设施工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还要严格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把关控制,在此基础上,从源头上保障了混凝土的好品质。混凝土主要以水泥为主要原材料,配以科学合理的加工方法制成的。无论是原料比例还是加工材料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坚固性和稳定性。首先,引进符合国家标准和项目建设要求的水泥,只要材料的所有指标都满足标准才能进场,并对材料进行应用。其次,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注意混凝土的拌合阶段的方式和时间,确定不同类型的粗骨料的直径和密度以及含量变化,防止因为粗细骨料之间比例分配的不科学导致混凝土变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标准查询是否超标,查出准确的非正常数据交给原材料生产部门,要求他们在一次对粗细骨料之间的配比进行详细的检查,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和检查力度,防治下一次质量问题的出现。
        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实践
        3.1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水闸底板中的实践
        在上述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实践的内容之一就是水闸底板。在工程中对水闸底板进行浇筑时,预先在施工区域的软体地基上进行了混凝土层的铺设,并将混凝土层的铺设厚度设计在了8-10cm,以实现对工程软土地基的保护,也避免了地基结构和水流的直接接触。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前,还要在水闸周围布置下侧模板,防止浇筑过程中受压力影响而导致水闸底板浇筑变形情况的发生。最后在水闸底板浇筑结束后,将钢筋穿插与建筑混凝土结构中,以提升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技术人员并采用铅丝对钢筋进行了固定,防止钢筋发生变形的情况。
        3.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水闸闸墩中的实践
        闸墩作为水闸的结构基础,工程中闸墩具有厚度小、高度大的结构特点,并且由于工程中水闸门槽内部钢筋结构较为密集,导致混凝土施工技术实践的难度较高。一旦混凝土浇筑与施工缝的倾斜度搭配不住,就容易造成水闸闸墩裂缝的发生。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对闸墩的厚度和垂直度进行了精准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为闸墩浇筑施工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并且,在水闸底板和闸墩的连接位置,也使用了混凝土进行浇筑,以避免受工程沉降影响而造成底板和闸墩之间的分离,给工程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3.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土石坝中的实践
        土石坝作为该工程的主要挡水建筑物,是工程的保障基础。在土石坝施工实践中,施工技术人员采用了分缝分块技术,对土石坝进行分块浇筑,不仅施工速度较快,还能够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并且分缝分块浇筑技术对于浇筑温度的要求也较为宽松,对外界环境影响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强。在土石坝浇筑完成后,还及时落实了维护保养工作,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工程施工的结构稳定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需要保证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落实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周期,推动我国民生工程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强,李洪波.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2).67+74.
        [2]孙焱.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4):142-142.
        [3]陈玉奇,黎磊,蔡鹏.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机构对工程技术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水力发电,2018(7).103-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